《唐五代文學·馮延巳·鵲踏枝》原文、賞析、鑒賞
幾日行云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2〕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3〕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4〕?撩亂春愁如柳絮,悠悠夢里無尋處。〔5〕
〔1〕《鵲踏枝》詞調是唐教坊曲,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北宋改名為《蝶戀花》。馮延巳(公元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南唐李昇時官至元帥府掌書記,李璟稱帝后歷任同平章事(宰相),因黨爭罷相,任太子少傅,不久病故。王國維評論他的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人間詞話》)存詞一百二十首,后人輯為《陽春集》。
〔2〕行云:隨風飄蕩的云,喻行蹤無定的游子,也即所思之人。不道:不料、想不到。
〔3〕“百草”二句:百草千花,暗喻歌妓舞女。寒食,清明節前一兩天為寒食節,正是春天。二句疑慮他又在何處拈花惹草,把香車拴在誰家門口的樹上了?
〔4〕“淚眼”三句:陌,路。三句寫流淚倚樓望遠,不斷自言自語,見那燕子成雙飛來,問道:燕子,你們在路上碰到他了嗎?
〔5〕“撩亂”二句:撩亂,紛亂。二句寫春愁像滿空亂紛紛的柳絮,即使夢中也難以排遣。
這首詞繼承傳統的閨怨題材,而著重描述少婦的“春愁”。上片寫春日良辰,少婦倚樓獨盼,怨游子久出不歸,對其行蹤無限牽掛;花開草長,疑他在外尋花問柳,另有新歡。下片倚樓淚流,自言自語,睹燕子雙飛,更感幽獨,即使夢中也難尋行蹤,無處傾訴也無處打聽,只有紛亂如柳絮的悠悠思緒。細膩地表現了人物憂思、猜疑、怨恨、希冀、迷亂等復雜情感。與溫庭筠詞比較,馮詞注重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而不事外貌和服飾的彩繪雕鏤,少了些脂粉濃香,多了些自然清麗。也有人認為此詞如《離騷》,以男女比君臣,乃以閨情寄托政事,如清人張惠言《詞選》說:本篇“忠愛纏綿,宛轉《騷》《辯》之義。”這樣的理解,也是別有領會的了。
上一篇:《宋代文學·秦觀·鵲橋仙》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宋代文學·晏幾道·鷓鴣天》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