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豁然開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豁然開朗:huò rán kāi lǎng
詞源: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林盡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從口入。初極狹, 才通人。復行數十步, 豁然開朗。”
詞由: 傳說晉朝太元年間 (公元376—396), 湖南武陵郡境內有一個打魚人, 有一天, 他劃著船順著一條溪水劃去, 劃去很遠很遠,忽然兩岸出現一片茂密的桃花林。大約兒百步之內, 香草鮮美, 桃花遍地, 景色十分宜人。這漁夫覺得這環境奇特, 就繼續前進, 一直劃到了桃林的盡頭, 迎面是座山。他便棄船上山,發現山上有個小口子,細細一看, 洞里好象有光亮, 于是好奇地從口子進去。開始, 洞內勉強容一人走路, 行了幾十步, 一下子就變得開闊敞亮, 而且有一片平坦的土地, 有整齊的房舍, 男女老少還正在忙著耕作呢。
詞義: 形容由狹窄幽暗忽然變得開闊敞亮。豁然: 開闊的樣子。也比喻思想上一下子領悟過來。
書證: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一回:“寶玉豁然開朗, 笑道:‘很是很是。你的性靈比我竟強遠了。’”
上一篇:成語《讓棗推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象箸玉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