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xué)·朱淑真·謁金門》原文、賞析、鑒賞
春已半
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十二欄桿閑倚遍,〔2〕愁來天不管。
好是風(fēng)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3〕滿院落花簾不卷,腸斷芳草遠(yuǎn)。
〔1〕《謁金門》詞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雙調(diào),四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韻。本篇是閨怨傷春詞中的名作,題作“春已半”,卻不同于一般的傷春悲秋、離愁別緒。朱淑真的詩《得家嫂書》寫道:“傾心吐盡重重恨,入眼翻成字字愁。添得情懷無是處,非關(guān)病酒與悲秋。”朱淑真(生卒年不詳),號(hào)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從其作品內(nèi)容來看,生活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生于仕宦家庭,少女時(shí)喜詩詞、通音律、工書畫;曾有一段甜蜜的初戀生活,但父母主婚,嫁予商人,情趣不合,長期獨(dú)居娘家,郁郁而卒。其詞清新婉麗,反映了被封建婚姻制度所摧殘的才女憂怨悲憤的心聲。有詩詞集《斷腸集》,存詞二十多首。
〔2〕十二欄桿:即十二曲的欄桿。李商隱《碧城三首》之一:“碧城十二曲欄桿。”
〔3〕“好是”二句:好是,雖是。輸與,比不上。二句寫縱然有和風(fēng)暖日,還不如那成雙成對(duì)的鶯、燕。
春過半,花已落,春將殘,詞人觸景生情,倚遍十二曲長欄,久久觀景,卻不寫所見,只用一句“愁來天不管”,含蘊(yùn)了無限怨恨和悲憤之情。下片寫景:落花滿院,簾兒低垂,已不忍觀賞,春是女子青春的象征,縱然今日依然風(fēng)和日暖,怎比那鶯燕成雙?芳草天涯,是古典詩詞中傳統(tǒng)的意象,指所戀之人遠(yuǎn)在天涯,青春將逝,怎不斷腸?她還有首詩《晚春有感》:“卻扇羞花春已空,掃紅吹白任顛風(fēng)。斷腸芳草連天碧,春不歸來夢不通。”與這首詞主題相同。
上一篇:《宋代文學(xué)·蘇舜欽·覽照》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文學(xué)·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