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賞析、鑒賞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3〕
〔1〕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寫于貞元三年,白居易時年十六歲。這是他準備應試的練習作品,因為規定以“古原草”為題,所以前面加“賦得”二字,表明是練習應試的習作。傳說白居易以此詩拜謁住在長安的名詩人顧況,顧況看了他的名字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贊賞說:“道得個語,居即易矣。”(《幽閑鼓吹》)白居易(公元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遷下邽(今陜西渭南),中唐極負盛名的詩人。貞元十六年進士,歷任翰林學士,蘇州、杭州刺史,太子少傅等職,以刑部尚書致仕。前期志在兼濟天下,與元稹等倡導新樂府運動,創作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會黑暗的作品。他因上書直諫,被貶謫江州司馬。后期銳氣消失,官也越做越大,但求“獨善其身”,寫作一些“閑適詩”。存詩三千余首,他自己分為諷喻詩、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四類。有《白氏長慶集》。
〔2〕“遠芳”二句:遠芳,遠處的芳草。晴翠,野草在陽光下綠碧如翠。二句寫芳草生長得遍野皆是,蔓延到古道和荒城。
〔3〕“又送”二句:王孫,本義指貴族子弟,這里借指所送遠行之人。此二句點題。
這首詩通過描寫古原草,既表達出送別友人的留戀之情,又反映了詩人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唐代應試詩規定為五言六韻排律,本篇是準備應試的習作,只寫成五言四韻的律詩,但能扣緊題目,語言自然流暢,對仗工穩,也是應試詩習作中的上乘作品。本詩是應題作詩,因題而生情生文,本來也沒有深刻的社會內容,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聯,描寫了野草強大的生命力和頑強的生存與發展的性格,是具有創造性的和普遍象征意義的意象,常常被人們賦予深刻的社會意義,用來表現革命力量頑強不屈的斗爭精神。
上一篇:《宋代文學·朱淑真·謁金門》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文學·杜牧·赤壁》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