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張煌言·甲辰八月辭故里》原文、賞析、鑒賞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日月雙懸于氏墓〔2〕,乾坤半壁岳家祠〔3〕。慚將赤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4〕他日素車東浙路〔5〕,怒濤豈必屬鴟夷〔6〕。
〔1〕這首詩寫于康熙三年詩人被清軍俘虜押赴杭州之時,是詩人的獄中表志詩。甲辰八月,即康熙三年八月。張煌言(公元1620~1664),字玄著,號蒼水,浙江寧波人。順治二年,起兵抗清,任魯王小朝廷的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順治十六年與鄭成功合師,終因鄭師敗,孤軍難支,潛入皖、浙山區,康熙三年被俘犧牲,葬于杭州南屏山荔子峰下。有《張蒼水集》。
〔2〕于氏墓:指于謙墓,在杭州西湖邊三臺山下。
〔3〕岳家祠:岳飛祠。
〔4〕“慚將”二句:赤手,猶空手,謙指自己毫無建樹。分三席,意為與于謙、岳飛一樣也在西湖邊占一席之地。丹心,赤膽紅心。二句說我慚愧自己毫無成績不配與于謙、岳飛同葬在西湖邊上,但我抗敵的一片丹心與他們一樣,愿也能借一角之地。
〔5〕素車:靈車。
〔6〕“怒濤”句:鴟夷,皮制的口袋。吳王夫差殺伍子胥,將尸體裝入鴟夷投江,子胥為神,驅水為怒濤。此句意為自己死后也要化為怒濤。
這是一位面對死亡的囚俘,向人間所作的最后的表白。他對國破家亡的現實,并無所留戀,只求像他仰慕的為抗敵而獻身的民族英雄那樣死亡。 詩人是自豪的,自豪的是有與于謙、岳飛一樣的一顆丹心,一樣為國家民族抗戰,即使在死后也要化為怒濤,戰斗不息,永垂不朽。 這首用生命書寫的詩,歌唱出英雄斷頭前的自豪感和不屈的斗爭精神。
上一篇:《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廣闊》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遼金文學·元好問·癸巳五月三日北渡(選)》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