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陸游·書憤》原文、賞析、鑒賞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2〕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3〕塞上長城空自許,〔4〕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5〕
〔1〕南宋淳熙十三年,作者隱退山陰,年已六十二歲,時南宋朝廷對金稱臣納貢,妥協求和,詩人寫成此詩抒寫心中的悲憤。
〔2〕“早歲”二句:寫自己青年時代不知世事艱難,北望中原,豪氣像山岳一樣堅強高昂。
〔3〕“樓船”二句:寫自己對過去參加抗金戰爭的回憶。樓船,戰艦。瓜洲渡,運河入長江的渡口。隆興二年張浚在瓜洲督練兵馬,營建堡壘,增置戰艦,準備北伐,金兵不敢來犯。時作者任鎮江通判,參與策謀規劃。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大散關,又名散關,在今陜西寶雞市西南大散嶺上,是當時宋金兩國邊界重地,作者在乾道八年參軍入四川宣撫使幕府參謀軍事,臨大散關前線。
〔4〕“塞上”句:寫自己當年曾自許為邊塞的萬里長城,但成了一句空話。塞上長城,《南史·檀道濟傳》:檀道濟北伐有功,遭忌被殺,臨刑說:“乃復毀汝萬里之長城。”
〔5〕“出師”二句:寫諸葛亮的《出師表》真正聞名于世,千載以來誰能與他相比呢?《出師表》見本書上冊諸葛亮文。伯仲:古時兄弟排行,老大稱“伯”,老二稱“仲”,一般用來評論人物,意為相差不多、相提并論。
本篇題名“書憤”,即抒寫國難當頭而個人報國無路的悲憤,詩人將一生的抗戰熱忱、斗爭、挫折、悲憤和失望融會在八句詩中。首聯寫青年時代志在恢復中原的豪氣干云,頷聯表現出依然神往于金戈鐵馬的戰斗,頸聯慨嘆功業未成而年已衰老,尾聯向往鞠躬盡瘁,出師北伐的諸葛亮。詩中化用“塞上長城”和《出師表》兩個典故,南朝檀道濟因北伐而遭忌,詩人亦為主張北伐而被貶;取意于《出師表》,蓋在表中所言:“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于舊都。”這正是詩人終生的追求。詩的脈絡清晰,格律精工,格調沉郁悲壯。
上一篇:《清代文學·黃遵憲·書憤(選一)》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光未然·五月的鮮花》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