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的解釋|廟的意思|“廟”字的基本解釋
“廟”字最早出現在金文里。說到“廟”,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在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城市到鄉村,大大小小的“廟”,幾乎到處都可以見到。正像一句諺語里所說的那樣:“城里城隍廟,城外土地廟。”
在古代,廟是祭祀祖先、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我們從它的繁體字寫法上就可以得到部分認證。繁體的“廟”是由兩個偏旁組成的。一個是廣,代表房屋;另一個是朝,表示讀音,同時也表示朝拜的意思。過去,一宗一族,都有自己的廟。在從前的中國農村,一個村子里有幾個姓氏,常常就有幾座廟。如王家廟、李家廟等等。可以這樣說,在舊中國,各種各樣的廟遍布各個角落。
“廟”從宗廟又引申為供奉的場所,當然所供奉的都是歷史上有德有才、德高望重的人。
從古到今,修建了好多這樣的廟宇。比方說,人們為了紀念宋朝的抗擊異族入侵的民族英雄岳飛,就修建了岳王廟;為了頌揚三國大將關羽的忠君思想,各地都修建了關帝廟;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就修建了屈子廟。目前,我國最大的廟宇群是山東曲阜的孔廟。凡是到過那里的人,無不為孔廟的雄偉氣勢和嚴謹的布局所嘆服。孔廟是孔氏家族和古代帝王為紀念大思想家孔子而建造的廟宇。它初建于公元前478年。現在的孔廟是明代和清代完成的。全廟南北長一公里,占地327畝。這是我國僅次于北京故宮的古建筑群。
當然,其他還有雜七雜八的神廟,例如,供奉財神有財神廟,供奉土地神就有土地廟,供奉守護城池的神的地方叫城隍廟;供奉河神的地方就有龍王廟;供奉山神的地方就有山神廟。《水滸傳》里第十回就描寫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故事。
說到“廟”,我們不能不想到各種各樣的廟會。所謂的廟會,就是指設在廟里或者附近的集市,一般在節日或者規定的日子里舉行。如北京的地壇廟會,就很有名。每逢春節的時候,人們來到地壇,購買年貨,品嘗風味食品,觀看富有民族特點的演出。由于有了廟會,春節顯得格外熱鬧。
“廟”跟寺、觀、宮之間是有區別的。根據專家們的研究,最初,廟是專門祭祀自己祖先的地方。后來,從我國道教興起以后,廟也成了供奉各路神靈的地方。而寺是佛教徒燒香拜佛、進行佛事活動的地方,跟廟的功能不一樣。例如,我國最早的佛寺是洛陽的白馬寺,著名的寺還有杭州的靈隱寺、濟南的靈巖寺、北京的戒臺寺等等。觀和宮是道教徒即道士們居住和從事道教活動的場所。著名的有北京的白云觀、成都的青羊宮、嶗山的太清宮等。只是到了后來,人們經常把“寺”、“廟”連著說,才給人一種錯覺,以為廟和寺是沒有區別的。
由于廟是中國最常見的建筑和活動場所,所以,民間有許多成語、俗語、諺語甚至歌謠等都是跟廟有關的。像人們常說的“窮廟富方丈”、“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能拆十座廟,不拆一門親”、“一家蓋不起龍王廟,一人造不起洛陽橋”等。
上一篇:慶的解釋|慶的意思|“慶”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德的解釋|德的意思|“德”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