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歐陽修·踏莎行》原文、賞析、鑒賞
候館梅殘,〔2〕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3〕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4〕平蕪盡處是春山,〔5〕行人更在春山外。
〔1〕景祐初年,歐陽修于汴京任職館閣校勘,上書為因事貶官的范仲淹辯護,也被貶謫為夷陵令。這首詞寫于離京赴貶所時。《踏莎行》詞調,宋代創制,雙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韻。歐陽修(公元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北宋名臣。仁宗天圣八年進士,任諫官、知制誥,主張政治改革,直言敢諫,屢遭貶謫,先后出知滁、揚、潁州,詔修《唐書》,任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嘉祜五年拜樞密副使,次年參知政事。神宗即位,他不同意王安石變法主張而辭相。出知毫、青、蔡州。公元1071年致仕,卒謚文忠。歐陽修又是文學家、史學家。他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文章名冠天下,散文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詩作變革西昆體的浮艷詩風而發揚現實主義傳統;詞有深婉清麗的藝術風格,與晏殊同為北宋前期的代表。史學著作有與宋祁合著的《新唐書》、獨力著作的《新五代史》,都列入《二十四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其詞集《六一詞》存詞二百余首。
〔2〕候館:迎候賓客的館舍。梅殘:梅花凋謝,是初春時景象,下面對句的溪橋柳細,也是初春時景象。
〔3〕草薰:青草散發清香。搖征轡:搖動馬韁出行。轡,馬韁繩。
〔4〕危欄:高樓上的欄桿。
〔5〕平蕪:平坦伸展的遼闊草地。
抒寫行人的離愁,是詞的傳統題材,歐陽修這首詞卻有新巧的構思。上片寫行人的離情,繪出一幅早春行旅圖,殘梅、細柳、暖風、薰草,但行人不為春意陶醉,而離愁卻如迢迢春水之無盡。景與情,樂與哀的反襯,沁人心脾的春光和愁腸百結的心境形成強烈的反差,愈見行人愁深情苦。下片寫閨婦相思,繪出一幅憑欄遠眺圖:粉淚盈盈,柔腸寸斷,望不盡的春山,而“行人更在春山外”。這是行人想象中妻子思念他的情景,寫出兩地相思,同一格調。全詞著力于造景寫意,實虛相映,煉字煉句很下功夫,寫得深摯而婉約。
上一篇:《宋代文學·陸游·訴衷情》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宋代文學·秦觀·踏莎行》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