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學(xué)·李白·憶秦娥[1]》原文、賞析、鑒賞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2]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3]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4]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5]
[1]《憶秦娥》詞調(diào),取上片第三句重疊之三字,又名《秦樓月》。四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第三句三字與上句末三字重疊。例用入聲韻。《詞譜》亦以此詞為正格。
[2]“簫聲咽”二句:秦娥,秦地美女。秦樓,秦娥所居之樓。夢斷,夢中驚醒。簫聲、秦娥、秦樓,暗用秦穆公女弄玉故事。據(jù)《列仙記》,弄玉,嫁給善吹簫的簫史,婚后夫妻美滿,吹簫引來鳳凰,二人乘鳳飛去。作者以此與此詞中的秦娥作反襯,她聽到的是如咽的悲涼簫聲,驚斷了她懷人的美夢,悵望空中的明月。
[3]“年年”二句:年年柳色,寫她與丈夫已分別多年了。古人從長安送別行人時在灞橋折柳為贈。霸陵,漢文帝陵墓,其附近有灞橋,時人都在灞橋送別。二句寫秦娥見到一年一度的楊柳青青,便想起與丈夫在灞橋傷別的情景。
〔4〕“樂游原”二句:樂游原,唐代長安游覽區(qū)。清秋節(jié),即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有家人共同登高習(xí)俗,所以這一天樂游原游人多。咸陽古道,咸陽是秦故都,在長安西北,為漢以來自長安西行的大道的出發(fā)點。音塵,音信。二句寫重陽節(jié)的樂游原家家去登高游覽,而咸陽古道上行人的音信斷絕。
〔5〕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殘照,落日余輝。陵闕,帝王陵墓前的望樓。長安與咸陽之間及附近有漢帝陵墓十五座。二句寫在咸陽古道上音信斷絕,只看見漢家的一座座陵闕在西風(fēng)殘照之下。
這是唐代流行在餞別宴上演唱的一支歌曲。上片的柳色和灞橋,是春季和東下;下片的清秋節(jié)和咸陽古道,是秋季和西行。春秋可以代表四季,東西兩個方向可以概括自長安的出行與送別,所以適用于在長安絕大部分送別宴上表達(dá)離別和相思之情。詞中沒有明寫思婦的長期孤獨和相思苦,而從“簫聲咽”暗用弄玉美滿的愛情來反襯樓中思婦的追求和悲苦,又用清秋節(jié)時的樂游原與行人音信斷絕相襯照,突出她的殷切的盼望和感傷。詞中的簫聲、秦樓、夢斷、明月、柳色、霸陵、樂游原、咸陽古道等意象,都融注離別的愁苦,結(jié)章二句的意象,又從個人感傷渾合人生社會的興亡感慨,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悲愴凄涼余韻無窮。全詞意境博大開闊,含寓深婉,意象的跳躍性大,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結(jié),不是靠語言,而是靠韻律。清劉熙載《藝概》將此詞與杜甫《秋興》相比,王國維更盛贊說:“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遂關(guān)千古登臨之口。”
上一篇:《李金發(fā)·棄婦》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馮至·我是一條小河》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