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流離失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流離失所:liú lí shī suǒ
詞源:《漢書·薛廣德傳》:“竊見關東困極,人民流離。愿陛下亟反宮,思與民共憂樂?!?/p>
詞由: 漢元帝喜歡打獵。有一次,御史大夫薛廣德陪同, 元帝忘乎所以,一連玩了好幾天,還不想停止。薛廣德心中十分焦急, 便上書皇帝,懇求元帝迅速回宮,處理朝政。上書的開頭就說: 我看見關東一帶人民生活痛苦極了, 有很多人已流落到他鄉去了。我請求皇上趕快回宮, 考慮怎樣與老百姓同甘苦、共憂樂。
詞義:轉徙離散,無處安身。流離:離開家鄉, 沒有一定的居處; 失所: 失去安身的地方。
書證: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年荒劫大, 百姓們不是離家逃荒, 流離失所, 便是等待餓死?!?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maozedo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毛澤東《“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在土地政策方面, 對于十年內戰前期和中期所采取的、地分配給地主一份和農民同樣的土地、使他們從事耕種、以免流離失所或上山為匪破壞社會秩序, 這樣的正確政策, 加以否定, 也是錯誤的?!?
上一篇:成語《洞見癥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淡妝濃抹》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