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學·白居易·賣炭翁[1]》原文、賞析、鑒賞
苦宮市也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2]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3]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4]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5]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6]一車炭重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7]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8]
[1]白居易于元和四年在長安任左拾遺時,創作新樂府詩五十首,總題《新樂府》,以揭露社會矛盾和政治弊端為總主題,都播諸樂章,便于演唱,通俗易曉。本詩是第三十二首,原序“苦宮市也”。宮市,是中唐以后實行的宮廷用品采買制度,即由皇帝派遣宦官到市上直接“選購”物品,實際是宦官到市上直接或變相掠奪財物。
[2]燒炭:古代取曖主要用木炭,即木材在不通空氣的條件下加熱所得到的無定形碳。加熱需燒大量燒柴,所以叫燒炭。南山:終南山,在西安城南五十里。
[3]“滿面”二句:蒼蒼,形容黑白兩間的鬢發。二句描寫賣炭翁的外貌。[4]曉:拂曉。輾,同“碾”。冰轍:天寒地凍,路上雪凝成冰,車從上面碾過,形成冰上的車轍。
〔5〕“黃衣”句:指宮中宦官,穿黃衣的是品級較高的太監,穿白衣的是無品級的小太監。因自稱是皇帝所派,故稱“使者”。
〔6〕文書:公文。敕:皇帝的命令。回車:將車掉頭。牽向北:皇宮在長安城北部,東西兩市都在城的南部。
〔7〕“一車炭”句:一本作“一車炭,千余斤”。驅將:被趕走。惜不得:心中可惜而無可奈何。
〔8〕綃:生絹,生絲織成的薄綢。綾:帶斜紋的絲織物。唐代商品交易,絹帛可作貨幣使用。半匹即二丈。直,通“值”。兩丈紅綃一丈綾,便是太監付給的一車木炭的價錢。
本篇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揭露宮市對人民的掠奪。這是當時的實事。《新樂府》五十首一題一事,都是感事而發,揭露時弊,其創作精神,如作者《新樂府序》所說:“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欲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于樂章歌曲也。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五十首詩都從該詩第一句取題,是學習《詩經》標題之法;每詩題下有一句話的小序點明題旨,是學習《毛詩序》之法。本篇藝術上的突出之處,是用簡樸的口語作生動具體的敘述,成功地描繪了賣炭翁的形象,通過外貌描寫和心理刻畫,表現了這個老人的辛勞和對這一車炭所寄予的希望,把他遭遇的過程生動地描寫出來,突出了宮市給他帶來的災難。
上一篇:《四、小說·世說新語·華歆王朗德行門》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文學·皮日休·原謗》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