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學·《戰國策》·蘇秦始將連橫》原文、賞析、鑒賞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2〕,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3〕,北有胡貉、代馬之用〔4〕,南有巫山、黔中之限〔5〕,東有崤、函之固〔6〕。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7〕。沃野千里,蓄積饒多〔8〕,地勢形便〔9〕。此所謂天府〔10〕,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11〕,兵法之教〔12〕,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13〕。愿大王少留意〔14〕,臣請奏其效〔15〕。”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16〕,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17〕,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18〕,不可以煩大臣〔19〕。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20〕,愿以異曰〔21〕。”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22〕,黑貂之裘敝〔23〕,黃金百斤盡〔24〕,資用乏絕〔25〕,去秦而歸〔26〕。羸縢履蹻〔27〕,負書擔橐〔28〕,形容枯槁〔29〕,面目黧黑〔30〕,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紝〔31〕,嫂不為炊〔32〕,父母不與言。蘇秦喟然嘆曰〔33〕:“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34〕!”乃夜發書〔35〕,陳篋數十〔36〕,得太公《陰符》之謀〔37〕,伏而誦之〔38〕,簡練以為揣摩〔39〕。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40〕,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41〕?”期年揣摩成〔42〕,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43〕!”
于是乃摩燕烏集闕〔44〕,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45〕,抵掌而談〔46〕,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47〕。革車百乘〔48〕,錦繡千純〔49〕,白璧百雙〔50〕,黃金萬鎰〔51〕,以隨其后。約從散橫〔52〕,以抑強秦。故蘇秦相于趙而關不通〔53〕。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54〕,皆欲決蘇秦之策〔55〕。……當秦之隆〔56〕,黃金萬鎰為用〔57〕,轉轂連騎〔58〕,炫熿于道〔59〕,山東之國〔60〕,從風而服〔61〕,使趙大重〔62〕。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63〕。伏軾撙銜〔64〕,橫歷天下〔65〕。廷說諸侯之王〔66〕,杜左右之口〔67〕,天下莫之能伉〔68〕。
將說楚王〔69〕,路過洛陽〔70〕,父母聞之,清宮除道〔71〕,張樂設飲〔72〕,郊迎三十里〔73〕。妻側目而視〔74〕,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75〕,四拜自跪而謝〔76〕。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77〕?”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78〕,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在世,勢位富貴〔79〕,蓋可忽乎哉〔80〕!”
〔1〕本篇節選自《戰國策·秦策一》,題目是另擬的。《戰國策》是戰國時代的一部史書,分別記載西周、東周、秦、齊、楚、趙、韓、魏、燕、宋、衛、中山諸國之事,主要記載謀臣策士的說辭和議論,反映了秦統一六國之前二百四十年間戰國諸國尖銳復雜的政治斗爭,是戰國時代史實的匯編,作者難以考證。可能是戰國末年或秦漢時人所輯錄;到西漢才由劉向重新編校,訂為三十三篇,名為《戰國策》,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本篇所選的是蘇秦游說秦、趙的故事,原文據南開大學出版社《戰國策箋注》本。
〔2〕蘇秦句:蘇秦,字季子,東周洛陽(今河南洛陽以東)人。戰國時,東方六國中的國家分別與秦國交好以進攻他國,稱“連橫”;六國聯合以抗秦,稱“合縱”。蘇秦始為“連橫”之說,不成;改倡“合縱”,得到成功,為六國諸侯所任用。后被殺于齊。秦惠王:名駟,孝公之子,前337—前311年在位。
〔3〕巴:約為今川東一帶。蜀:約為今川西一帶。漢中:約為今陜西秦嶺以南地區。按,巴、蜀、漢中為當時秦國富饒之地。
〔4〕胡貉(he):當時北方匈奴地區所產之貉。貉,動物名,一稱貍,皮可制裘。代馬:北方代地所產的名馬。代,其地約指今山西北部一帶。
〔5〕巫山:山名,在今四川巫山縣東。黔中:地名,在今湖南沅陵西。限:險阻的意思。
〔6〕崤(xiao):山名,在今河南西部。函: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南。
〔7〕奮擊:指奮勇戰斗之士。
〔8〕蓄積:指糧食財貨等。
〔9〕形便:地理形勢有利。
〔10〕天府:原義是天之府庫,指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之地。
〔11〕用:指調度使用。
〔12〕兵法之教:進行軍事方面的學習和訓練。
〔13〕稱帝:指統一各國,稱王天下。
〔14〕少留意:稍稍注意一下。是一種表示謙恭的辭令。
〔15〕奏其效:陳述其事的功效。
〔16〕文章:指法令。
〔17〕厚:指深入民心。
〔18〕政教:政治教化。
〔19〕煩大臣:勞大臣,指對外用兵。
〔20〕儼然:莊嚴鄭重的樣子。庭教:來秦庭指教。
〔21〕愿意改日再說。
〔22〕說不行:主張不被采納。
〔23〕敝:破。
〔24〕盡:用完。
〔25〕資用:財物費用。
〔26〕去:離開。
〔27〕羸縢(teng)履蹻(qiao):纏著綁腿布,穿著草鞋。羸,通“縲”,纏繞。滕:綁腿布。蹻:草鞋。
〔28〕橐(tuo):一種口袋。
〔29〕形容:形體容顏。
〔30〕黧(li):黑黃色。
〔31〕纴(ren):機上的絲縷,借指織布機。
〔32〕炊:燒火做飯。
〔33〕喟(kui)然:嘆氣的樣子。
〔34〕秦:蘇秦自稱。
〔35〕發:打開。
〔36〕篋(qie):箱子。
〔37〕太公:指姜尚,曾佐武王伐紂。陰符:相傳為太公所作的兵書。
〔38〕伏:伏案。
〔39〕簡練:精心鉆研,熟練掌握。揣摩:揣量琢磨。
〔40〕股:大腿。
〔41〕“安有”二句:意思說只要研讀成功,再去游說人主,哪有得不到財物和高官的呢!
〔42〕期(ji)年:滿一年。
〔43〕此:指自己一年來所學。
〔44〕摩:接近。燕烏集闕:當是地名,不詳所在。
〔45〕趙王:指趙肅侯。華屋:華美宮室。
〔46〕抵(zhi)掌:擊掌(表示高興和無拘束)。
〔47〕受:通“授”。
〔48〕革車:兵車。
〔49〕純(tun):匹,段。
〔50〕璧:玉器,形圓而平,中有孔。
〔51〕鎰(yi):古代重量單位,一鎰重二十兩(一說二十四兩)。
〔52〕約從散橫:訂立“合縱”協約,拆散“連橫”之盟。從,古同“縱”。
〔53〕關不通:函谷關內與關外交往斷絕。按函谷關是東方各國通往秦國的要道。
〔54〕權:指權變之計。
〔55〕決蘇秦之策:為蘇秦的策略所決定。
〔56〕隆:指得意之時。
〔57〕“黃金”句:形容可用之財甚多。
〔58〕轉轂(gu):指裝載貨物的車子。連騎:形容車馬接連不斷。
〔59〕炫熿:即炫煌,光耀的意思。
〔60〕指齊、楚、燕、韓、趙、魏六國。
〔61〕從風而服:如草之隨風一樣順服。
〔62〕大重:大受重視。
〔63〕特:只是。窮巷掘門:住在窮僻的巷子里,在墻上挖個洞做門。掘:通“窟”,墻洞。桑戶棬(quan)樞:用桑木做門,以彎木為門軸。按,這句是形容蘇秦出身寒微低下。
〔64〕伏軾:伏在車前橫木上。撙銜:勒住馬嚼子。按,這句是形容蘇秦乘車駕馬,縱橫得意之態。
〔65〕橫歷:猶“橫行”,縱橫馳騁的意思。
〔66〕廷說(shui):在朝廷上勸說。
〔67〕杜:堵住。左右:指國君的近臣。
〔68〕伉:通“抗”。
〔69〕楚王:指楚懷王。
〔70〕洛陽:為蘇秦故里。
〔71〕清宮除道:清理房舍,掃除街道。
〔72〕張樂(yue)設飲:置備了音樂和酒席。
〔73〕郊迎:到郊外迎接。
〔74〕側目而視:形容不敢正眼相看。
〔75〕蛇行匍伏:像蛇一樣在地上爬行。
〔76〕謝:謝罪。
〔77〕前倨:以前傲慢無禮。指以前“不為炊”等。
〔78〕不子:不以為子。
〔79〕勢位:權勢地位。
〔80〕蓋:通“盍”,何。忽:忽視。
本篇敘述的是蘇秦游說秦、趙等國,由碰壁而歸到獲得成功的經歷。蘇秦等的游說,不過是為了獵取個人名利,但客觀上,他們的活動卻不能不影響到諸侯國力量的某些變化、以至彼消此長,因而也就構成了整個戰國歷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本篇通過蘇秦的言行和心態特征,再現了一個相當典型的戰國策士的形象;篇中對于蘇秦妻、嫂和父母“前倨而后卑”的刻畫,也反映了當時社會風氣的某些方面。作者用筆多有渲染夸張,語言生動;某些描寫似小說家言,唯妙唯肖,耐人尋味。
上一篇:《田間·給戰斗者》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四、唐五代詞·李白詞·菩薩蠻》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