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漢語中,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充當謂語后,如果對于賓語含有“認為它(他)怎么樣”,“把它(他)當作……”的意思,就屬于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的基本結構方式可用如下的公式來概括:
活用為動詞的形容詞+賓語=(以)+賓+(為)+ 活用為動詞的形容詞。如:
父異焉。《傷仲永》
異焉=以之為異,即“認為這事很奇怪”。
邑人奇之。《傷仲永》
奇之=以之為奇,即“認為這事很怪”。
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
異之=以之為異,即“感到這地方很奇特”。
以其難致而多稿死,則人益貴之。《竹溪記》
貴之=以之為貴,即“認為它很貴重”。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怪之=以之為怪,即“認為這事很怪”。
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說》
毒(之)=以之為毒,即“認為這差事太痛苦”。
吾妻之美我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美我=以我為美,即“認為我美”。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秋水》
少仲尼之聞=以仲尼之聞為少,即“小看孔子的學識”。輕伯夷之義=以伯夷之義為輕,即“輕視伯夷的品德”。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蘭亭集序》
齊彭殤=以彭殤為齊,即“認為長壽和夭折是同樣的。
善萬物之得時。《歸去來兮辭》
善萬物之得時=以萬物之得時為善,即“羨慕萬物得到春天的滋潤”。
夫子不遠千里,將有為乎?《柳毅傳》
不遠千里=不以千里為遠,即“不怕千里之遙的路程”。
成然之。《促織》
然之=以之為然,即“認為這意見很對”。
成以其小,劣之。《促織》
劣之=以之為劣,即“覺得它不好”。
益奇之。《促織》 奇之=以之為奇,即“認為這件事很怪”。
所謂強顏耳,曷足貴乎?《報任安書》(“貴”后省略賓語“之”)
貴(之)=以之為貴,即“尊重他”。
審矣.何足怪乎?《報任安書》(“怪”后省略賓語“之”)
怪(之)=以之為怪,即“認為這是可怪的”。
上一篇:《形容詞用如使動詞》古漢語基礎
下一篇:《詞類活用》古漢語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