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學·《列子》·寓言二則》原文、賞析、鑒賞
杞人憂天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2〕,身無所寄〔3〕,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4〕,曰:“天,積氣耳。無處無氣,若屈伸呼吸〔5〕,終日在天中行止〔6〕,奈何憂崩墜乎〔7〕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8〕?”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9〕,亦不能有所中傷〔10〕?!逼淙嗽唬骸澳蔚貕暮?sup>〔11〕?”曉者曰:“地,積塊耳〔12〕,充塞四虛〔13〕,無處無塊。若躇步跐蹈〔14〕,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15〕,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長廬子聞而笑之〔16〕,曰:“虹蜺也〔17〕,云霧也,風雨也,四時也,此積氣之成乎天者也〔18〕;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積形之成乎地者也〔19〕。知積氣也,知積塊也,奚謂不壞〔20〕?夫天地,空中之一細物,有中之最巨者〔21〕。難終難窮〔22〕,此固然矣〔23〕;難測難識,此固然矣。憂其壞者,誠為大遠;言其不壞者,亦為未是〔24〕。天地不得不壞,則會歸于壞〔25〕。遇其壞時,奚為不憂哉?”
子列子聞而笑曰〔26〕:“言天地壞者亦謬〔27〕,言天地不壞者亦謬。壞與不壞,吾所不能知也。雖然〔28〕,彼一也〔29〕,此一也〔30〕。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來不知去〔31〕,去不知來。壞與不壞,吾何容心哉〔32〕!”
〔1〕本文選自《列子·天瑞》,標題是自擬的。列子,名列御寇,相傳為戰國時鄭人,早于莊子?!读凶印吠袨榱杏芩?,實際上當成于列子弟子或后學之手;而現在流傳的本子,實為晉張湛輯注,有秦漢以后的思想、文字摻入,但仍保存不少先秦的資料,包括寓言神話故事等。選文據《諸子集成》王湛注本,個別字據人民文學出版社選本改。
〔2〕杞(qi)國:周代諸侯國名,始建都于雍丘(今河南杞縣),后幾次遷都,前455年為楚所滅。崩墜:崩塌陷落。
〔3〕身無所寄:無,《諸子集成》本作“亡”。據人民文學出版社選本改。下文的“亡處亡氣”、“亡處亡塊”亦據改。亡:通“無”。寄:依附。
〔4〕因:就。曉之:開導那人,使其明白。
〔5〕若:你。屈伸:指身體四肢活動。
〔6〕行:行動。止:停留。
〔7〕奈何:怎么。
〔8〕星宿(xiu):星座。古人所指二十八個星座稱二十八星宿。
〔9〕只使:即使。
〔10〕中(zhong)傷:被擊中而受傷害。
〔11〕奈地壞何:意思是地壞了怎么辦呢?
〔12〕積塊耳:土塊的堆積罷了。
〔13〕四虛:四方的太空。
〔14〕若:你。躇步跐(ci)蹈:都是踏、踩的意思。
〔15〕舍然:同“釋然”,完全放心的意思。
〔16〕長廬子:春秋時楚國人,道家。
〔17〕虹蜺(ni):即“虹霓”,空中小水珠在日光照射下發生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弧形彩帶。
〔18〕成乎天:構成為天。
〔19〕積形:積土成形的意思。
〔20〕奚:何。
〔21〕“夫天地”句:意思是空中一切物體當中之最巨大的。一:皆,所有的意思。細物:細小之物。
〔22〕難終難窮:難于探究其根底。
〔23〕固然:原本就是這樣。
〔24〕未是:不對。
〔25〕會:將。
〔26〕子列子:是對列子的敬稱,如同說“我們的夫子列子”。
〔27〕謬(miu):錯誤。
〔28〕雖然:表示轉折,意思是“雖然如此……但是”。
〔29〕彼一:壞是一回事。彼:指天地毀壞。
〔30〕此一:不壞是一回事。此:指天地不毀壞。
〔31〕來:指未來。去:指過去。
〔32〕容心:容于心,即放在心里的意思。
《杞人憂天》的故事,諷刺了一個被無根據的憂慮和不必要的擔心弄得惶恐不安的人。詩人李白《梁甫吟》中有“杞國無事憂天傾”,用的就是這個故事的典故。選文附了長廬子和子列子的評論,反映了古代兩位有道家思想的人對這則寓言的獨特和有趣的理解,也值得一讀。
愚公移山
〔1〕太行、王屋二山〔2〕,方七百里,高萬仞〔3〕,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4〕。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5〕,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6〕,指通豫南〔7〕,達于漢陰〔8〕,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9〕:“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10〕,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11〕?”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12〕?!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13〕,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14〕。鄰人京城氏之孀妻〔15〕,有遺男〔16〕,始齔〔17〕,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18〕。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19〕,曰:“甚矣!汝之不惠〔20〕。以殘年馀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21〕,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22〕:“汝心之固〔23〕,固不可徹〔24〕!曾不若孀妻弱子〔25〕。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6〕?”河曲智叟亡以應〔27〕。
操蛇之神聞之〔28〕,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29〕。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30〕,一厝朔東〔31〕,一厝雍南〔32〕。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33〕。
〔1〕本篇選自《列子·湯問》,題目從一般選本。
〔2〕太行:《諸子集成》本作“形”,通“行”。據人民文學出版社選本改。即太行山,位于山西、河北交界地帶。王屋:王屋山,在山西陽城西南。
〔3〕萬仞:形容極高。仞:八尺,一說七尺。
〔4〕翼州:古代九州之一,大約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黃河以北及山東西北部一帶地區。南:南部。河陽:縣名,在今河南孟縣境。
〔5〕懲:苦于。塞:阻塞。迂:迂曲,指道路曲折遙遠。
〔6〕畢力:盡力。
〔7〕指通:直通。豫南:豫州南部。豫州,約包括今河南一帶地區。
〔8〕漢陰:漢水南面。陰:水南面或山北面都稱為“陰”。
〔9〕獻疑:提出疑問。
〔10〕曾(zeng):乃、竟然,還??福盒∩矫诮窈幽祥_封境內。丘:小山
頭。
〔11〕焉:疑問代詞,哪里。置:放置,堆放。
〔12〕諸:相當于“之于”兩字。渤海之尾:渤海邊。尾:海的泄水之處,這里指海邊。隱土:古代的地名?!痘茨献印さ匦斡枴罚骸皷|北薄州(一作得州)曰隱土?!?br>
〔13〕荷擔者三夫:能挑擔子的三個人。
〔14〕箕畚(ji ben):指盛土的工具。畚:筐。
〔15〕京城:姓。孀(shuang)妻:寡婦。
〔16〕遺男:遺孤。一說指遺腹子。
〔17〕始齔(chen):指剛剛七八歲。齔:小孩換乳牙稱“齔”。
〔18〕反:同“返”。
〔19〕笑:指譏笑。
〔20〕惠:通“慧”,聰明。
〔21〕毛:這里指草木。
〔22〕長息:長嘆。
〔23〕固:鄙陋,不高明。
〔24〕徹:通,明白。〔25〕弱子:小孩子。
〔26〕何苦:何患,怕什么。
〔27〕亡:通“無”。應:回答。
〔28〕操蛇之神:指山神。古代神話傳說,山神兩手握蛇。
〔29〕帝:天帝。
〔30〕夸娥氏二子: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兩個大力天神。
〔31〕厝(cuo):通“措”,置,安放。朔東:朔方的東部。朔方,約指今山西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一帶。
〔32〕雍南:雍州之南。雍州,今陜西、甘肅一帶。
〔33〕冀之南、漢之陰:意思是從冀州南部到漢水南面之間的地區。隴斷:斷而高的岡壟。隴:通“壟”,丘壟。
本文是一則流傳很廣的有名的寓言故事。故率本身顯然是虛構的,愚公移山的過程及其結果,也帶有想象和浪漫主義成分。寓言的意義在于:它肯定和歌頌了一種堅持既定目標、勇于奮斗的精神和努力不懈的意志。作者把愚公和智叟兩個不同的形象放在一起,加以對照,對比的表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篇末借助神話實現愚公的宏大理想,為整個故事增加了積極樂觀的氣氛。
上一篇:《先秦文學·《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三國六朝文學·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