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學·睢景臣·〔般涉調(diào)·哨遍〕高祖還鄉(xiāng)》原文、賞析、鑒賞
社長排門告示〔2〕,但有的差使無推故〔3〕。這差使不尋俗〔4〕,一壁廂納草除根〔5〕,一邊又要差夫,索應(yīng)付〔6〕。又言是車駕,都說是鑾輿〔7〕,今日還鄉(xiāng)故〔8〕。王鄉(xiāng)老執(zhí)定瓦臺盤〔9〕,趙忙郎抱著酒葫蘆〔10〕。新刷來的頭巾,恰糨來的綢衫〔11〕,暢好是裝幺大戶〔12〕。
【耍孩兒】瞎王留引定火喬男女〔13〕,胡踢騰吹笛擂鼓〔14〕。見一颩人馬到莊門〔15〕,匹頭里幾面旗舒〔16〕。一面旗白胡闌套住個迎霜兔〔17〕,一面旗紅曲連打著個畢月烏〔18〕,一面旗雞學舞〔19〕,一面旗狗生雙翅〔20〕,一面旗蛇纏葫蘆〔21〕。
【五煞】紅漆了叉〔22〕,銀錚了斧〔23〕,甜瓜苦瓜黃金鍍〔24〕。明晃晃馬鐙槍尖上挑〔25〕,白雪雪鵝毛扇上鋪〔26〕。這幾個喬人物〔27〕,拿著些不曾見的器仗,穿著些大作怪衣服。
【四】轅條上都是馬,套頂上不見驢〔28〕,黃羅傘柄天生曲〔29〕。車前八個天曹判〔30〕,車后若干遞送夫〔31〕。更幾個多嬌女〔32〕,一般穿著,一般妝梳。
【三】那大漢下得車,眾人施禮數(shù),那大漢覷得人如無物〔33〕。眾鄉(xiāng)老展腳舒腰拜〔34〕,那大漢挪身著手扶。猛可里抬頭覷,覷多時認得,險氣破我胸脯。
【二】你須身姓劉,您妻須姓呂〔35〕,把你兩家兒根腳從頭數(shù)〔36〕。你本身做亭長耽幾盞酒〔37〕,你丈人教村學讀幾卷書。曾在俺莊東住,也曾與我喂牛切草,拽壩扶鋤〔38〕。
【一】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麥無重數(shù)。 換田契強秤了麻三秤〔39〕,還酒債偷量了豆幾斛〔40〕。有甚糊突處,明標著冊歷〔41〕,見放著文書〔42〕。
【尾】少我的錢,差發(fā)內(nèi)旋撥還;〔43〕欠我的粟,稅糧中私準除〔44〕。 只道劉三誰肯把你揪捽住〔45〕,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46〕。
〔1〕《高祖還鄉(xiāng)》是睢景臣的代表作。也是元曲的名篇。關(guān)于漢高祖劉邦衣錦還鄉(xiāng)的史實,《史記·高祖本紀》有詳細的記述。這篇套曲借題發(fā)揮,極盡想象之能事,活靈活現(xiàn)地描繪出那些政治暴發(fā)戶一闊臉就變的小人嘴臉,從而對劉邦這個流氓皇帝予以辛辣的諷刺。是一首絕妙的喜劇的詩,或詩的喜劇。般涉調(diào),宮調(diào)名,元曲十二宮調(diào)之一。哨遍,第一支曲子的曲牌名,依例置于題首。睢景臣(生卒年不詳),一作舜臣,字景賢,江蘇揚州人,于元成宗大德七年從揚州移居杭州。 作雜劇三種,皆失傳;散曲今存三篇,另有殘?zhí)滓黄?br>
〔2〕社長:相當后來的村長。 元代五十家為一社。 排門:挨家挨戶。
〔3〕無推故:不得借故推脫。
〔4〕不尋俗:不尋常,不同一般。
〔5〕一壁廂:一邊,一面。納草除根:交納料草,必須除去草根。除根,據(jù)《雍熙樂府》本,一本作“也根”。
〔6〕索:必須。
〔7〕鑾輿:本為皇帝乘坐的車轎,此指代皇帝。
〔8〕還鄉(xiāng)故:還故鄉(xiāng),為押韻而倒。
〔9〕鄉(xiāng)老:鄉(xiāng)村地方官職。《漢書·高帝紀》:“舉民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鄉(xiāng)老,鄉(xiāng)一人。”瓦臺盤:盛食物的陶制托盤。
〔10〕忙郎:或作芒郎、芒兒,村童。
〔11〕糨:古代用米湯漿洗衣服,以使其平挺。
〔12〕暢好是:實在是。 裝幺:裝模作樣。
〔13〕王留:元曲中對鄉(xiāng)村青年的通稱,若今語中的張三、李四一類。火:同伙。 喬男女:裝腔作勢的家伙。
〔14〕胡踢騰:胡亂折騰。
〔15〕一颩(biao):一隊。 周密《癸辛雜識》:“虜中謂一聚馬為颩,或三百匹,或五百匹。”
〔16〕匹頭里:劈頭。
〔17〕胡闌:是“環(huán)”字的切音。迎霜兔:白兔。這句說一面旗子上畫的是白環(huán)中套著個白玉兔,實為皇帝儀仗隊的月旗。古人以月中陰影為玉免,故以兔代月。
〔18〕曲連:是“圈”字的切音。畢月烏:即烏鴉。這句說一面旗上畫著一只烏鴉被套在紅圈子里,實為皇帝的日旗。古代以太陽中的黑子為三足烏,故以之代日。
〔19〕雞學舞:指鳳旗。
〔20〕狗生雙翅:指飛虎旗。
〔21〕蛇纏葫蘆:指龍戲珠旗。
〔22〕叉:本是挑裝禾草的一種農(nóng)具,這里指戈戟一類的儀仗。
〔23〕銀錚了斧:鍍銀的斧鉞。
〔24〕甜瓜苦瓜:指金瓜錘。
〔25〕“明晃晃”句:指皇帝儀仗中的朝天鐙。
〔26〕“白雪雪”句:指鵝毛宮扇。
〔27〕喬人物:裝模作樣的人。
〔28〕套頂:套頭。舊時農(nóng)村大車一般用騾子駕轅,用驢子在前拉長套,而馬往往用于戰(zhàn)爭,較為少用。故鄉(xiāng)民看到皇帝的車隊全用馬反而感覺驚奇。
〔29〕“黃羅傘蓋”句:指皇帝儀仗中的遮陽傘,曲柄,以黃緞子制作。
〔30〕天曹判:天宮里的判官。這里指導(dǎo)駕的侍臣,以其表情呆板,如玉皇廟里的泥塑判官,故有此說。
〔31〕遞送夫:為皇帝傳送物品的侍從宦官。
〔32〕多嬌女:指嬌美的宮娥。
〔33〕覷:瞧,看。
〔34〕展腳舒腰:抬腿伸腰。
〔35〕“您妻”句:指劉邦的妻子呂雉,史稱呂后。您,同你,方言代詞,并無敬意。
〔36〕根腳:根柢,身世。
〔37〕亭長:劉邦早年曾做過泗水亭長。秦代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xiāng)。
〔38〕壩:同“耙”,是一種靠畜力或人力牽引來平地碎土的農(nóng)具。
〔39〕“換田契”句:說劉邦曾借重立田地契約的機會,強行勒索過鄉(xiāng)民三秤麻。
〔40〕斛:古代量器,十斗為一斛。
〔41〕冊歷:指賬簿。
〔42〕見:同“現(xiàn)”。 文書:指借據(jù)之類。
〔43〕“少我的錢”二句:差發(fā),官差徭役之類。 當時規(guī)定若不愿服役,可以出錢相抵。旋,就著,立刻。這兩句說你從前欠我的那些錢,可以就我該出的差役中扣除。
〔44〕私準除:私下折兌扣除。
〔45〕劉三:劉邦排行老三,史稱劉季。曲用白話,故稱劉三。揪捽(zuo)住:抓住脖領(lǐng)子不放手。
〔46〕白甚么:平白無故地為什么。高祖是劉邦死后追加的廟號,作者故意捏合到生前,是為了制造喜劇效果。
鐘嗣成《錄鬼簿》云:“維揚諸公俱作《高祖還鄉(xiāng)》套數(shù),惟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這篇套曲不僅是當年揚州制曲大賽的奪魁之作,而且是元散曲喜劇性名篇中的壓卷。 首先構(gòu)思極為奇特,采用了戲劇代言體的敘述視角。劉邦衣錦還鄉(xiāng)的一切場面、經(jīng)過都從一位無知無識、樸真呆憨的鄉(xiāng)民眼中看見,從他的口中說出。 于是皇帝的神圣莊嚴、不可一世經(jīng)過這個“主觀鏡頭”的過濾,都變得十分荒誕可笑。人們在笑這個鄉(xiāng)巴佬的傻里傻氣的同時,更笑劉邦被剝下神圣的皇帝外衣所露出的流氓嘴臉。 這種雙重喜劇效果是著名的西方寓言《皇帝的新衣》所沒有的。其次是欲抑先揚的手法,如同相聲中的“抖包袱”。 作者使用大量篇幅極力鋪陳劉邦還鄉(xiāng)的排場、聲勢,就是為了出人意料地抖出他的流氓根柢,讓人在貌似神圣而實際無價值的強烈對比中哈哈大笑。
上一篇:《清代文學·章太炎·《革命軍》序》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四、小說·搜神記·三王墓》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