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章太炎·《革命軍》序》原文、賞析、鑒賞
蜀鄒容為《革命軍》方二萬言〔2〕,示余曰:“欲以立懦夫,安民志,故辭多恣肆,無所回避,然得無惡其不文耶〔3〕?”余曰:凡事之敗,在有其唱者而莫與為和,其攻擊者且千百輩;故仇敵之空言,足以墮吾實事。〔4〕
夫中國吞噬于逆胡二百六十年矣〔5〕,宰割之酷,詐暴之工,人人所身受,當無不昌言革命〔6〕。 然自乾隆以往,尚有呂留良、曾靜、齊周華等持正義以振聾俗〔7〕,自爾遂寂泊無所聞。吾觀洪氏之舉義師〔8〕,起而與為敵者,曾、李則柔煦小人〔9〕,左宗棠喜功名、樂戰(zhàn)事,徒欲為人策使,顧勿問其韙非枉直,斯固無足論者。乃如羅、彭、邵、劉之倫〔10〕,皆篤行有道士也。 其所操持,不洛、閩而金溪、余姚。〔11〕衡陽之《黃書》〔12〕,日在幾閣。孝弟之行,華戎之辨,仇國之痛,作亂犯上之戒,宜一切習聞之。 卒其行事,乃相紾戾如彼。〔13〕材者張其角牙以覆宗國,其次即以身家殉滿州,樂文采者則相與鼓吹之。〔14〕無他,悖德逆?zhèn)悾橐徽劊尾豢善啤?故雖有衡陽之書,而視之若無見也。 然則洪氏之敗,不盡由計畫失所〔15〕,正以空言足與為難耳。
今者風俗臭味少變更矣〔16〕。 然其痛心疾首,懇懇必以逐滿為職志者,慮不數(shù)人。數(shù)人者,文墨議論,又往往務(wù)為溫藉〔17〕,不欲以跳踉搏躍言之〔18〕,雖余亦不免是也。
嗟乎!世皆嚚昧而不知話言〔19〕,主文諷切〔20〕,勿為動容。不震
以雷霆之聲,其能化者幾何?異時義師再舉,其必墮于眾口之不俚,既可知矣。〔21〕
今容為是書,一以叫咷恣言〔22〕,發(fā)其慚恚〔23〕。雖嚚昧若羅、彭諸子,誦之猶當流汗祇悔。以是為義師先聲,庶幾民無異志〔24〕,而材士亦知所返乎。若夫屠沽負販之徒〔25〕,利其徑直易知而能恢發(fā)智識〔26〕,則其所化遠矣。籍非不文,何以致是也?〔27〕
抑吾聞之,同族相代,謂之革命;異族攘竊,謂之滅亡;改制同族,謂之革命;驅(qū)除異族,謂之光復(fù)。今中國既滅之于逆胡,所當謀者,光復(fù)也,非革命云爾,容之署斯名,何哉?諒以其所規(guī)畫,不僅驅(qū)除異族而已,雖政教、學術(shù)、禮俗、材性,猶有當革者焉,故大言之曰“革命”也。共和二千七百四十四年四月〔28〕。
〔1〕本文是章太炎為鄒容所著《革命軍》所寫的序言。1903年發(fā)表在《蘇報》上。章太炎(公元1869~1936),原名炳麟,又名絳,字枚叔,太炎是他的號,浙江余杭人。近代資產(chǎn)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家、思想家和學者,曾參加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的維新運動,后脫離改良派,走上革命道路。多次被追捕、入獄。辛亥革命后,他喪失了當年的革命銳氣,“既離民眾,漸入頹唐”。后在蘇州創(chuàng)辦“國學講習會”,以講學為業(yè),走上“尊儒讀經(jīng)”的道路。章太炎著作很多,基本上都收入《章氏叢書》。他在文學、史學、經(jīng)學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詣。
〔2〕鄒容:字蔚丹,四川巴縣人,中國早期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因?qū)憽陡锩姟繁痪薪氇z,于1905年4月3日被害于獄中,年僅二十一歲。《革命軍》:寫于1903年,是中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初期一篇號召廣大民眾起來革命的著名論著。方:將近。
〔3〕不文:沒有文采。
〔4〕空言:不切實際的言論,這里指反革命輿論。實事:指切切實實的革命事業(yè)。
〔5〕逆胡:指清朝統(tǒng)治者。
〔6〕昌言:猶“倡言”。
〔7〕呂留良:浙江石門人,明清之際思想家。明亡,削發(fā)為僧,著有《維止錄》,主張反清復(fù)明。曾靜:湖南永興人。受呂留良影響,雍正時曾派學生勸說川陜總督岳鐘琪舉兵反清,為岳告發(fā),后遭殺害。齊周華:浙江天臺人。乾隆時因作《為呂留良等獨抒己見奏稿》而被清政府殺害。正義:公正的道理,這里指民族思想。聾俗:對國家大事不聞不問的世風,這里指安于清朝統(tǒng)治的社會風氣。
〔8〕洪氏:指太平天國革命領(lǐng)袖洪秀全。
〔9〕曾:曾國藩。 李:李鴻章。 柔煦:溫順,這里指卑順。
〔10〕羅:羅澤南。彭:彭玉麟。邵:邵懿辰。 劉:劉蓉。這四個儒生都是曾國蕃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幫兇。
〔11〕操持:這里指信奉。洛、閩:指宣揚客觀唯心主義的程朱理學。洛,洛學。北宋程顥、程頤兄弟的學說,他們都是洛陽人,故名。閩,閩學。南宋朱熹的學說,他曾在福建別稱“閩”的建陽講學,故名。金溪、余姚:指宣揚主觀唯心主義的陸王心學。金溪,指南宋的陸九淵的學說,他是江西撫州金溪人,故名。余姚,指明朝王守仁的學說,因他是浙江余姚人,故名。
〔12〕衡陽:指王夫之。 他是湖南衡陽人,明末清初唯物主義思想家。 《黃書》:王夫之的政論著作,內(nèi)容著重總結(jié)漢族統(tǒng)治者在民族斗爭中失敗的歷史教訓(xùn)。
〔13〕“卒其行事”二句:意為結(jié)果他們的所作所為,竟那樣的相反。 紾戾,違背。
〔14〕“材者”三句:宗國,同民族建立的國家,這里指太平天國。三句意為:(他們之中)有才能的人就張牙舞爪地鎮(zhèn)壓太平天國革命(指彭、劉),才能稍差的人就以自己的生命和家庭甘心為清朝殉葬(指羅、邵),那些喜歡舞文弄墨的人則拼命幫他們加以鼓吹。
〔15〕計畫:謀劃,計策。
〔16〕風俗臭(xiu)味:指不良的社會風氣。
〔17〕溫藉:同“蘊藉”,含蓄不露。
〔18〕跳踉搏躍:雙腳跳動,揮拳搏擊。 這里指文字慷慨激昂。
〔19〕嚚(yin)昧:愚昧。 話言:善言,這里指比較深刻的道理。
〔20〕主文諷切:用含蓄的話進行勸諫。 主文,指詩文不直陳而用比興。
〔21〕“異時”三句:意為將來革命再度興起,一定會由于宣傳的不通俗而失敗,這是可以預(yù)料的了。 不俚,不通俗。
〔22〕叫咷恣言:大聲疾呼,暢所欲言。
〔23〕慚恚(hui):慚愧憤恨。
〔24〕“庶幾民”句:也許可以使老百姓同心同德。庶幾,差不多。
〔25〕屠沽:殺豬賣酒的小商販。負販:挑擔零賣的小販。
〔26〕徑直易知:直截了當,通俗易懂。恢發(fā)智識:擴大見識,啟發(fā)覺悟。
〔27〕“籍非不文”二句:假使文章不是寫得通俗易懂,怎么能獲得這樣的效果呢!
〔28〕共和二千七百四十四年:即公元1903年。中國古代紀年,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作者用這個紀元,表示要推翻滿清皇朝的統(tǒng)治而光復(fù)漢族的天下,所以不用清朝的紀元。
本文是章太炎為鄒容《革命軍》所寫的序。《革命軍》全書共有七章,從歷史、政治、思想、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揭露清朝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腐朽黑暗,提出了在中國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的政治方案,內(nèi)容頗為紛繁。但章太炎在序文中并未作全面的介紹和系統(tǒng)的評論,只是抓住了《革命軍》作為“義師先聲”的本質(zhì)特點和“叫咷恣言”的風格特征,進行了論說,文章中心突出,分析精當。至于文中有否認人民群眾力量的觀點,有一定的民族主義偏見,則是其時代的局限。
上一篇:《先秦文學·《老子》·《老子》四章》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元代文學·睢景臣·〔般涉調(diào)·哨遍〕高祖還鄉(xiāng)》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