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杜光庭傳奇·王立興唐代傳奇概述》原文、賞析、鑒賞
我國的小說,唐代以前還處于幼稚的童年階段。遠古的神話傳說,先秦兩漢的野史雜錄、史傳文學,為小說的孕育和誕生作了準備。魏晉南北朝時雖有所發展,出現了記述神鬼怪異的“志怪”小說和人物瑣事軼聞的“志人”小說,但也只是初具規模,有了小說的雛形。因為六朝人并非有意識地寫小說,他們把鬼神和人事看成一樣,統統當成了事實,“志怪”是為了明因果傳鬼神,“志人”是為了談玄說理,品評人物。作者都是以史家的眼光據聞而錄,所記故事大都只有單則情節和數則細節,很少情節的提煉和性格的刻畫,更缺乏必要的藝術想象和虛構。這時的小說,只是史學的附庸,沒有自己的獨立品格,還不能算作完全意義上的小說。
到了唐代,小說才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第一在立意上,傳奇作家突破了六朝小說“實錄觀”的藩籬,開始了有意識的小說創作。他們“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三十六),自覺把握小說的體裁特點,通過想象虛構對人物和情節進行加工、提煉、典型化,精心結撰出一大批情節新奇、形象鮮明、文字優美的作品。從這時起,我國才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小說,出現了專門作家。第二在體制上,傳奇作家采用了史傳文學的手法創造了一種以人物為主的傳記體形式的小說。它可以表現一個人完整的一段生活甚至一生的經歷,雖是短篇而具有長篇的規模。它結構完整,線索單純,但騰挪靈活,容量較大,便于刻畫,鋪陳故事,描繪環境。較之六朝短小、零碎的筆記體小說無疑是一個進步。第三在內容上,以人取代了神鬼怪異作為描寫的主體。唐傳奇多取材于現實生活,廣泛反映了唐代社會各個層面的矛盾斗爭,各色人物的喜怒哀樂和理想愿望。即使一些帶有志怪色彩的作品,也都曲折反映了社會人生的主題。小說中的神仙鬼怪只不過是現實世界幻化的產物,都被賦予了人的社會屬性,并充分人格化。這種神性與人性交融的復合性藝術形象,與六朝志怪純粹寫鬼神有很大差異。小說主角由神轉變到人,人成了作家致力描寫的對象,這是唐傳奇的一個歷史性突破。第四在藝術上,唐傳奇重在意想與文彩,即注重想象虛構與駕馭語言的才能。由于擺脫了真人真事的限制,作家的藝術創造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創作出的小說立意新奇,構思巧妙,情節曲折生動,人物鮮活傳神。小說或實寫,或幻化;或順敘,或倒敘;或正面對照,或側面烘托;或描摹情態,或渲染氣氛;或用第三人稱,或用第一人稱,手法多樣,各盡其妙。語言上由以記敘為主轉向以描寫為主,形成了詩與散文結合、抒情與敘事結合的獨特風格。它辭彩華艷,筆墨飛動,敘述婉轉,描寫細膩。宋人曾稱贊道:“小說至唐,鳥花猿子,紛紛蕩漾。”“小小情事,凄惋欲絕。”(《五朝小說》本桃源居士《唐人小說序》)唐傳奇的這些變化,標志著我國小說已經作為獨立的文學樣式進入成熟階段,開始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唐傳奇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 (一)形成期(約初盛唐時代)。這時期作品數量少,還沒完全擺脫六朝志怪的影響,藝術上雖有進步,但還不夠成熟,以傳記體為基本形式的傳奇體制還在形成過程中。牛肅《紀聞》是最早的唐傳奇專集,首開了唐傳奇結集的風氣。除此書外,其余都是純粹的志怪小說。(二)鼎盛期(約中唐時代)。這一時期,對傳奇發展最有貢獻的,當推沈既濟、李公佐、元稹、韓愈、牛僧孺。其中李公佐頗負盛名,他不僅創作了很多小說,還鼓勵別人撰寫小說,像白行簡的名作《李娃傳》就是在他的敦促下問世的。元稹是傳奇的倡導者與組織者,以他為核心形成了一個青年作家集團,包括李紳、白居易、白行簡、蔣防等人,他們聲氣相投,相互配合進行小說創作。他們寫的《鶯鶯傳》、《李娃傳》、《長恨歌》、《霍小玉傳》四篇杰作,是唐傳奇中最為哀感動人的愛情故事,代表了唐傳奇的最高成就。他們還以長篇歌行體配合小說創作,如李紳寫了《鶯鶯歌》,元稹寫了《李娃行》,白居易寫了《長恨歌》,這種一文一詩相輔而行的小說體制是他們的首創。(三)轉變期(約晚唐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傳奇專集,以袁郊《甘澤謠》、裴铏《傳奇》、皇甫枚《三水小牘》等為優秀代表。單篇傳奇雖出現了《無雙傳》、《虬髯客傳》等佳作,但數量已大大減少。單篇傳奇和傳奇集的消長更替,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傳奇體制所發生的微妙變化。原先那種嚴整的史傳體形式已開始衰落,一種更自由、更適合短篇小說的表現形式和技巧正在為大家所采用。小說家開始打破以時間、經歷為序的謀篇布局框架,運用時空交錯、順敘與逆敘相結合的方法來展開故事。有的只攝取人物的幾個斷面就展示出全部內涵;有的加快了敘事的節奏,在揭示矛盾后即將故事推向高潮。小說在人物塑造上更多地著眼于動態描寫,使人物更富有力度和層次感。這些都反映了傳奇作家在藝術上的不斷創新精神。由于晚唐衰朽,藩鎮割據作亂,戰禍頻仍,不僅平民百姓,就連統治集團人物也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這就為神仙方術、果報輪回等道佛思想的滋生曼衍提供了適宜的土壤。于是小說中的志怪之風復熾,成為一種時尚即使一些反映現實的作品,也染上一層神秘色彩,而完全寫實的作品卻不多見了。用怪誕、幻想的內容與形式曲折地反映現實,表達理想,是這時小說的基本特點。這一時期以豪俠小說成就為最高,如《紅線》、《昆侖奴》、《聶隱娘》、《虬髯客傳》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唐代傳奇小說,以其豐富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成就對后世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它是我國文學的一個寶庫,后來的小說、戲曲作家都從其中汲取了豐富的創作素材與經驗。小說如馮夢龍“三言”、凌濛初“二拍”、蒲松齡《聊齋志異》等,有不少都取材于唐傳奇。戲曲更不勝枚舉,如王實甫《西廂記》、鄭德輝《倩女離魂》、尚仲賢《柳毅傳書》、白樸《梧桐雨》、薛近兗《繡襦記》、湯顯祖《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洪升《長生殿》等名作,都是根據唐傳奇改編而成的。
上一篇:《三國六朝文學·劉琨·重贈盧諶》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四、小說·搜神記·韓憑妻》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