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學(xué)·《莊子》·逍遙游(節(jié)選)》原文、賞析、鑒賞
北冥有魚〔2〕,其名為鯤〔3〕。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4〕。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5〕,其翼若垂天之云〔6〕。是鳥也,海運(yùn)則將徙于南冥〔7〕。南冥者,天池也〔8〕。《齊諧》者〔9〕,志怪者也〔10〕。《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11〕,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12〕,去以六月息者也〔13〕。”野馬也〔14〕,塵埃也〔15〕,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6〕。天之蒼蒼〔17〕,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18〕?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19〕。且夫水之積也不厚〔20〕,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21〕,則芥為之舟〔22〕,置杯焉則膠〔23〕,水淺而舟大也。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fēng)斯在下矣〔24〕。而后乃今培風(fēng)〔25〕;背負(fù)青天,而莫之夭閼者〔26〕,而后乃今將圖南〔27〕。
蜩與學(xué)鳩笑之曰〔28〕:“我決起而飛〔29〕,搶榆枋〔30〕,時(shí)則不至〔31〕,而控于地而已矣〔32〕,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33〕!”適莽蒼者〔34〕,三飡而反〔35〕,腹猶果然〔36〕;適百里者,宿舂糧〔37〕;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38〕!小知不及大知〔39〕,小年不及大年〔40〕。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41〕,蟪蛄不知春秋〔42〕,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43〕,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44〕,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45〕,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46〕,眾人匹之〔47〕,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48〕:“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49〕,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50〕,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51〕,絕云氣〔52〕,負(fù)青天〔53〕,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鵝笑之曰〔54〕:‘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55〕,翱翔蓬蒿之間〔56〕,此亦飛之至也〔57〕。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58〕。
故夫知效一官〔59〕、行比一鄉(xiāng)〔60〕、德合一君〔61〕、而征一國者〔62〕,其自視也〔63〕,亦若此矣〔64〕。而宋榮子猶然笑之〔65〕。且舉世而譽(yù)之而不加勸〔66〕,舉世非之而不加沮〔67〕,定乎內(nèi)外之分〔68〕,辨乎榮辱之境〔69〕,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70〕。雖然〔71〕,猶有未樹也〔72〕。夫列子御風(fēng)而行〔73〕,泠然善也〔74〕,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75〕,未數(shù)數(shù)然也。此雖免乎行〔76〕,猶有所待者也〔77〕。若夫乘天地之正〔78〕,而御六氣之辯〔79〕,以游無窮者〔80〕,彼且惡乎待哉! 故曰:至人無己〔81〕,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1〕本文為《莊子》首篇,是莊子的一篇重要的代表作。選文據(jù)《莊子集解》本。本文主要由(六大段)六則寓言故事連綴而成。這里選的是第一大段,為全文的總論。《莊子》現(xiàn)存三十三篇,其中有莊子自作,也有不少出自他的后學(xué)之手。莊子名周,活動在戰(zhàn)國中期,是先秦道家學(xué)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2〕北冥:北海。冥:通“溟”。
〔3〕鯤(kun):本為幼魚,莊子用為大魚之名。
〔4〕鵬:古“鳳”字,大鳥名。
〔5〕怒:猛烈,勉力。指奮力而起。
〔6〕垂天:遮天。一說,垂天,掛在天上。
〔7〕海運(yùn):海動。指海水翻動、大風(fēng)播揚(yáng)的情況。徙:遷往。
〔8〕天池:自然生成的大水池,這里指南海。
〔9〕《齊諧》:書名。莊子假托其書,以表明言之有據(jù)。
〔10〕志怪:記載怪異。志:記。
〔11〕水擊:指用雙翅拍打水面,形容大鵬起飛時(shí)的情景。一說,擊:通“激”。
〔12〕摶(tuan):當(dāng)作“搏”,拍擊。扶搖:即“飚”,一種旋轉(zhuǎn)上卷的大暴風(fēng)。
〔13〕六月息:六月的大風(fēng)。息:天地之間生物氣息更相吹動,這里指風(fēng)。
〔14〕野馬:指空中的游氣,遠(yuǎn)望有如奔馬,故稱。
〔15〕塵埃:指空中飄浮的游塵。
〔16〕生物:有生之物。
〔17〕蒼蒼:青色。
〔18〕無所至極:指沒有邊際。極:止、窮盡、終了。
〔19〕若是:若此,像這種情形。則已矣:而已矣。則:而。
〔20〕厚:深。
〔21〕覆:傾覆,倒出。坳(ao)堂:即堂坳,堂上低洼之處。
〔22〕芥:小草。
〔23〕膠:膠著,粘住不動。
〔24〕斯:則,就。在下:指在鵬翼之下。
〔25〕“而后”句:然后乃即乘風(fēng)。今:即。培風(fēng):乘風(fēng),憑風(fēng)。培:憑。
〔26〕夭閼(e):阻擋。夭:挫折。閼:遏止。
〔27〕圖:圖謀,謀取。
〔28〕蜩(tiao):蟬。學(xué)鳩:小鳥名。一說即斑鳩。學(xué):或作“鸴(xue)”。
〔29〕決(xue)起:急飛而起的樣子。
〔30〕搶:同“槍”,撞。一本作“槍”。榆枋(fang):榆樹和枋樹。枋:一說即是檀木。
〔31〕時(shí)則:有時(shí)。則:或。
〔32〕控:落,落下。
〔33〕奚以:何用。
〔34〕莽蒼:指草木青翠的城邑近郊。
〔35〕三飡:指一天時(shí)間。飡:同“餐”。
〔36〕果然:肚子飽鼓鼓的樣子。
〔37〕宿舂(chong)糧:隔夜就要舂好糧米,指提前一天預(yù)為準(zhǔn)備。一說,要準(zhǔn)備一天的糧米。
〔38〕之二蟲:指蜩與學(xué)鳩。之:代詞,這。
〔39〕知:同“智”,智慧。
〔40〕年:歲,指壽命。
〔41〕朝菌:朝生暮死的菌類。晦朔:指一天的黑夜和早晨。晦:夜。朔:旦。一說,晦朔指農(nóng)歷的月底和月初。晦: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日。朔:農(nóng)歷每月的初一。
[42〕蟪蛄(hui gu):蟲名,即寒蟬。春生夏死,夏生秋死。春秋:春天和秋天,代指一年的時(shí)間。
〔43〕冥靈:大木名。傳說五百年生一次葉,又五百年落一次葉。一說,指溟海中的靈龜。
〔44〕椿:木名。
〔45〕此句后脫“此大年也”四字,當(dāng)補(bǔ)。
〔46〕彭祖:傳說為帝堯時(shí)人,姓錢名鏗,封于彭,故名彭祖。至殷代始卒,壽七百余歲,是有名的長壽人物。乃今:而今。久:指壽命長。特聞:著名。特:突出,特出。
〔47〕匹:比。
〔48〕棘:或稱“夏革”,據(jù)說是商湯的臣子。
〔49〕窮發(fā)(fa):傳說中的北方荒野,意思是不毛之地。發(fā):指草木。
〔50〕修:長。
〔51〕羊角:古稱旋風(fēng)為羊角風(fēng)。
〔52〕絕云氣:超越云氣。
〔53〕負(fù):背負(fù)。
〔54〕斥鴳(yan):池澤中的小麻雀。斥:《廣雅·釋地》釋為“池”;司馬注“小澤”。鴳:亦作“鸚”,即雀。
〔55〕仞:古代八尺為仞,一說七尺。
〔56〕蓬蒿:飛蓬艾蒿,泛指野草。
〔57〕飛之至:意思是最好的、最稱心的飛翔。至:極點(diǎn),最高。
〔58〕小大之辯:指上文所說大知、小知追求的不同的境界。辯:通“辨”,區(qū)別,分別。
〔59〕知效一官:才智能夠勝任一官之職。效:勝任。
〔60〕比:通“庇”,保護(hù)。
〔61〕德合一君:品德符合一位君主的要求。
〔62〕而征一國:才能取信于一國之人。而:通“能”,能力。征:信,取信于。
〔63〕自視:自己看自己,意思是自鳴得意。
〔64〕若此:指像上文斥鴳一類。
〔65〕宋榮子:即宋钘(jian),又作宋牼。宋國人,約與莊子同時(shí),學(xué)說接近墨家。猶然:嗤笑的樣子。之:指上述“知效一官”等四種人。
〔66〕勸:勉,努力。
〔67〕沮:沮喪。
〔68〕內(nèi)外之分:內(nèi)在的與外在的分際。內(nèi):指自己要做的。外:指外界的“譽(yù)”和“非”。
〔69〕榮辱之境:榮譽(yù)和恥辱的境界。宋榮子有“見侮不辱”的主張,認(rèn)為外來的侮辱不算恥辱,只有自己不好才是恥辱;外來的贊譽(yù)也不算榮耀,只有自己做得對才是光榮的。他對于這一點(diǎn)分辨得很清楚。
〔70〕這兩句的意思是:他對于世俗來說,并沒有去斤斤計(jì)較。數(shù)數(shù)然:斤斤計(jì)較的樣子。一說,這種人在世上也是不多見的。
〔71〕雖然:雖然如此。
〔72〕未樹:指未能達(dá)到的境界(對比于下文的“至人”、“神人”、“圣人”來說)。樹:樹立。
〔73〕列子:列御寇,春秋時(shí)鄭國人,傳說他得風(fēng)仙之道,能乘風(fēng)而行。御風(fēng):駕風(fēng),乘風(fēng)。
〔74〕泠(ling)然:輕妙的樣子。
〔75〕致福者:求福之事。一說,像他那樣得此福(指能御風(fēng)而行,免于徒步之福)的人。
〔76〕免乎行:免于徒步。
〔77〕有所待:指有所依待,有所拘束。指人的某種愿望和要求,需要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才能實(shí)現(xiàn),這些條件往往成為對人的“自由”的束縛。(見《哲學(xué)研究》1981年第3期王興華文)。
〔78〕乘天地之正:指因依自然。正:萬物的自然之性、自然法則。
〔79〕御六氣之辯:指掌握六氣的變化。御:駕御、掌握。六氣:古人以陰、陽、風(fēng)、雨、晦、明為六氣。辯:通“變”。
〔80〕無窮:指無所限制的境地。
〔81〕至人:指達(dá)到最高修養(yǎng)境界的人,是莊子理想中的人物。這種人才能做到物我兩忘,實(shí)現(xiàn)真正的逍遙游。下二句中的“神人”、“圣人”與“至人”含義相似。無己:忘記自我。指能順任自然,達(dá)到忘形的地步。無功、無名指無意于求功、無意于求名。
莊子所說的“逍遙游”,是指不依賴于任何外界事物、不受任何約束的絕對自由。這當(dāng)然是不可能實(shí)現(xiàn)的一種主觀幻想。然而,本文所表現(xiàn)的那種追求超世拔俗的精神,乘風(fēng)直上九萬里的磅礴氣概,卻又深深打動和吸引了后代若干對黑暗現(xiàn)實(shí)有所不滿的詩人作家,如阮籍、李白、辛棄疾等堅(jiān)持理想,潔身自好,保持獨(dú)立人格,不與統(tǒng)治集團(tuán)同流合污。全篇似斷似續(xù),敘中有議;行文則想象奇特,工于描摹,揮灑自如,汪洋恣肆,充滿浪漫主義的氣息。
上一篇:《唐五代文學(xué)·韓愈·進(jìn)學(xué)解[1]》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宋代文學(xué)·宋話本·錯斬崔寧》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