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招》人物謀略形象特點
●明于見機/剖之以勢,誘之以利,懾之以害/秉義壯烈/廣布恩信,招誘降附/以戰應戰,乘隙而擊/因時制宜,通權達變
牽招字子經,安平國觀津(今河北武邑縣東南)人。十幾歲的時候,拜同縣人樂隱為師學習。后來樂隱任車騎將軍何苗的長史,牽招跟隨到京完成了學業。正碰上京都大亂,何苗、樂隱被害,牽招和樂隱的門生史路等人一起冒著被刀槍殺害的危險,共同收殮樂隱的尸體,送喪返回家鄉。路上遇到盜賊搶掠,史路等人全都逃散跑了。盜賊想砍開棺材拔掉鐵釘,牽招流著淚請求赦免。賊人認為他講節義,于是放手離開。牽招從此聞名。
牽招持守正義,勇猛而有氣節。韜略屬靈變一路。牽招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威績顯著,為曹魏北方的穩定,作出過重要貢獻。
上一篇:三國《滿寵》人物謀略形象特點
下一篇:三國《王基》人物謀略形象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