謗譏 今義:誹謗,譏諷。
古義: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譏,委婉地批評。
如: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鄒忌諷齊王納諫》
卑鄙 今義:(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
古義:低微而鄙俗。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奔馳 今義:奔跑馳騁。
古義:奔走效力。如:臣欲奉詔奔馳。《陳情表》
博士 今義:學位的最高一級。
古義:①官名,國子監傳授經學的官員。②也指專精某種技藝的人。
如:有司業、博士為之師。《送東陽馬生序》
不必 今義:不需要。
古義: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師說》
不過 今義:表轉折,有“但是”的意思。
古義:不超過。如: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鴻門宴》
不能 今義:不能夠。
古義:達不到。如:比好游者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
不行 通義:不許可,不能夠。
古義:不去。如:刺客不行。 《六國論》
長者 今義:常指年歲高的人,長輩。
古義:德行高尚的人。如: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從事 今義:投身到,致力于(事業中)。
古義:泛指一般下屬官員。如: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伶官傳序》
大年 今義:豐收年。
古義:長壽。如: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逍遙游》
地方 今義:指某一區域。
古義:土:土地;方:方圓,縱橫。如:今齊地方千里。《鄒忌諷齊王納諫》
動搖 今義:不穩固,不堅定;使動搖。
古義:晃動。如:下有紅光動搖承之。《登泰山記》
反復 今義:一遍又一遍;顛來倒去。
古義:返回(祖國)復興(祖國) 如: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屈原列傳》
非常 今義:太、很。
古義:①意外的變故。如: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②不同尋常,超出一般。如: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報任安書》
逢迎 今義:說話和做事故意討好別人。
古義:迎接。如:千里逢迎。《滕王閣序》
感激 今義:因對方的好意或幫助而對它產生好感。
古義:感慨而激動。如:臣不勝受恩感激。《出師表》
根本 今義:重要的,從來。
古義:樹根。如: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
古文 今義:文言文。
古義:和“駢文”相對,散行單句,不拘格式,具有先秦兩漢文章的傳統。
如:好古文《師說》
詭辯 今義:無理狡辯。
古義:欺詐的言論。如: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屈原列傳》
河北、河南 今義:河北省.河南省。
古義:黃河以北.黃河以南。如: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鴻門宴》
會計 今義:指管理財務的人員。
古義:聚會商議。如: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陳涉世家》
婚姻 今義:指結婚的事.或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
古義:結成親家。如:約為婚姻。《鴻門宴》
寄托 今義:把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
古義:托身,安身。如: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勸學》
幾何 今義:幾何學的簡稱。
古義:多少。 如: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狼》
見機 今義:看機會,看形勢。
古義:看到細微的預兆。如:所賴君子見機。《滕王閣序》
江河 今義:詞義擴大,泛指一切河流。
古義:特指長江、黃河。如: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
居室 今義:居住的地方。
古義:官署名,漢代拘留貴族罪犯的地方。如:灌夫受辱于居室。《報任安書》
開張 今義:商店等開始營業。
古義:開放,不閉塞。如:誠宜開張勝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可以 通義:表示同意、認可。
古義:可以憑借。
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曹劌論戰》
美人 通義:美貌的女子。
古義:宮中妃嬪的稱號。如: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頗藺相如列傳》
明日 今義:專指今天之后的下一天。
古義:第二天。它的前一天是不定指的。
如: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趙普》
明年 今義:專指今年的下一年。
古義:第二年。它的前一年是不定指的。
如: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屈原列傳》
南極 今義:地軸的南端,南半球的頂點。
古義:從南面到達(某地)。如: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岳陽樓記》
平方 今義::指數是2的乘方;指平方米。
古義:平整的方形的。如:多平方,少圜。《登泰山記》
妻子 今義:單指妻子,不包括子女。
古義:妻子和子女。
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念父母,顧妻子。《報任安書》
其余 今義:剩下的。
古義:他們剩下的。如:之祭者,乞其余。《齊人有一妻一妾》
親戚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關系的人。
古義:①特指父母。
如: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包括父母、子女等親人。如:悅親戚之情話。《歸去來兮辭》
情話 今義:男女間表示愛情的話。
古義:知心話。 如:悅親戚之情話。《歸去來兮辭》
人事 今義:關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調配等工作。
古義:人的行為。如: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伶官傳序》
②禮節。如:因命酌互舉.以款人事。《柳毅傳》
稍稍 今義:稍微。
古義:逐漸地,慢慢地。如: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圣人 今義:大賢大德的人。
古義:指圣君明主。如: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五人墓碑記》
十一 通義:數字十一。
古義:十分之一。如:比好游者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
首領 通義;某些組織的領導人。
古義:首,頭。領,脖子。有時單指頭。
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五人墓碑記》
私人 今義:個人的。
古義:有權勢者的心腹。如: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
雖然 今義: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古義:雖是這樣。
如: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公輸》
雖然.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
所以 今義: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古義:可譯為“……的原因”、“……的方法”、“……的依靠”等。
①表原因,可譯為“……的原因”。
如:所以遣將守關者。《鴻門宴》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②表憑借的手段,可譯為“用來……的”、“靠他來……的”。
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隆中對》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輸》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痛恨 今義:深切憎恨。
古義:痛心和遺憾。如: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推移 今義:移動。
古義:變化。如:而能與世推移。《屈原列傳》
往往 今義:副詞,表示某種情況時常存在或經常發生。
古義:處處。如: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陳涉世家》
無論 今義:連詞,表示盡管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古義:更不用說.更不必說。如: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犧牲 今義:指為正義事業而獻出生命。
古義:祭祀用的豬、羊、牛等牲畜。如:犧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劌論戰》
縣官 今義:縣令。
古義:古稱天子為縣官或借指朝廷。
如:縣官日有廩稍之供。《送東陽馬生序》
小生 今義:指戲劇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古義:青年,后生。如:隸而從之,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記》
行李 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
古義:外交使節。如:行李之往來。《燭之武退秦師》
行路 今義:走路。
古義:路人。如:傲物則骨肉為行路。《諫太宗十思疏》
形容 今義:對人或事物加以描繪。
古義:形,形體。容,容貌。如:形容枯槁。《屈原列傳》
學者 今義;學術上有高深造詣的人。
古義:求學的人。如: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說》
顏色 今義:色彩。
古義:臉色。顏,顏面。色,氣色。
如:顏色不少變。《五人墓碑記》
顏色憔悴。《屈原列傳》
仰望 今義:抬頭向上看。
古義:指望。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齊人有一妻一妾》
以為 今義:認為。
古義:“以之為”的省略,把……作為
如:引以為流觴曲水。《蘭亭集序》
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諫太宗十思疏》
以為桂林、象郡。《過秦論》
飲食 今義:吃的喝的東西。
古義:吃、喝。如: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齊人有一妻一妾》
魚肉 今義:魚和肉。
古義:被凌辱的對象。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于是 今義:連詞.表承接關系。
古義:介詞“于”和代詞“是”的連用。
①在這時。如: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口技》
于是鴟得腐鼠,鵷雛過之。《莊子?惠子相梁》
②從此。如: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隆中對》
約束 通義:限制,使不越范圍。
古義:盟約。如: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丈夫 今義:男女結婚后,男子的稱謂。
古義: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取。《勾踐滅吳》
爪牙 今義:指供壞人驅使幫他作惡的黨羽。
古義:①鳥獸的腳爪和牙齒。如:蚓無爪牙之利。《勸學》
②比喻武士。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勾踐滅吳》
指示 今義:上級對下級的指令。
古義:指給……看。如:請指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智力 今義:智商,智慧。
古義:智慧和力量。如: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病梅館記》
至于 今義:關聯詞,表示另提一件事。
古義:到,到達。
如: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三峽》
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隆中對》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公輸》
中原 今義: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古義:原野中。如: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勾踐滅吳》
眾人 通義:大家,許多人。
古義:普通而平常的人。 如:泯然眾人矣。《傷仲永》
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師說》
子弟 今義:指子侄輩。
古義:年青的同輩人。如:日與子弟角,無不勝。《促織》
縱情 今義:盡情。
古義:放縱情感和欲望。如: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諫太宗十思疏》
左右 通義:①左邊和右邊。②用在數詞后表約數。
古義:在旁侍候的人,近侍,近臣。
如:左右欲刃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上一篇:《常見的古今異義單音詞》古漢語基礎
下一篇:《兼詞》古漢語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