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 今義:邁一只腳的距離。
古義:雙腳各邁一次的距離。 如: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記》
湯 今義:煮東西的汁水。
熱水,開水。 如: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
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送東陽馬生序》
乃 今義:是,就是。
古義:竟然。于是;你,你的。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尋 今義:找,尋找。
古義:不久。 如:未果,尋病終。《桃花源記》
兒 今義:兒子。
古義:泛指孩子。 如:百千兒哭。《口技》
良 今義:美好,好。
古義:實在,真。 如:清榮峻茂,良多趣味。《三峽》
但 今義:常用作轉折詞。
古義:只是。 如: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記承天寺夜游》
胡 今義:姓氏;胡亂。
古義:為什么。 如:胡不見我于王?《公輸》
方 今義:今常指物體的形狀。
古義:方圓。 如: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輸》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請 通義:請求,要求。
古義:請讓我……。如: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忠之屬也,可以—戰,戰則請從。《曹劌論戰》
請獻十金。《公輸》
請說之。《公輸》
璧有瑕,請指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居 今義:居住;住在。
古義:處在,位于。 如:佛印居右。《核舟記》:
曾 今義:曾經。
古義:竟然。 如: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核舟記》:
是 今義:今常用作判斷詞。
古義:這樣,如此。 如: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馬說》
休 今義:停止,罷休(事情)。
古義:吉祥。 如: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謝 今義:感謝;凋落。
古義:道歉。 如:長跪而謝之。《唐雎不辱使命》
借 今義:暫時使用別人的東西或把東西暫時供別人使用。
古義:即使,假設。如:借第令毋斬。《陳涉世家》
比 今義:今常用于比較,比方。
古義:等到。 如:比至陳。《陳涉世家》
亡 今義:死。
古義:逃跑。如: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涉世家》
間 今義:空隙。
古義:暗地里。如: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戾 今義:罪過,乖張。
古義:至,到達。 如: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與朱元思書》
惡 今義:兇惡;厭惡;惡心。
古義:疑問代詞,怎么。 如: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滿井游記》
委 今義:把事交給別人去辦。
古義:舍棄。如: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池 今義:池塘。
古義:護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入 今義:與“出”相對。
古義:在里面,在國內。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出 今義:與“進”“入”相對。
古義:在國外。如: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發 今義:送出、發射、產生、表達、開展等。
古義:起,起用。 如:舜發于畎畝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舉 今義:往上托;往上伸。
古義:舉薦,選拔。如: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征 今義:走遠路(多指軍隊。)
古義:顯露,表露。 如: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夫 今義:丈夫;成年男子。
古義:指示代詞,表遠指,相當于“那”。如:余觀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
橫 今義:與“豎”“直”相對。
古義:廣遠。如:橫無際涯,浩浩湯湯。《岳陽樓記》
寵 今義:偏愛。
古義:恩寵、榮譽。 如: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岳陽樓記》
或 今義:或許,也許;或者。
古義:有的……(人、地、時等)。
如:余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
或憑或立,不一狀。《山市》
或以錢幣乞之。《傷仲永》
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莊子?惠子相梁》
進 今義:與“退”相對。
古義:指在朝作官。如:是進亦憂,退亦憂。《岳陽樓記》
凡 今義:平凡;凡是。
古義:總共;大概。 如:凡三往,乃見。《隆中對》
忠 今義:忠誠。
古義:君王盡心做利民的事叫忠。 如: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曹劌論戰》
鄙 今義:粗俗,低下。
古義:目光短淺。 如:肉食著鄙,未能遠謀。《曹劌論戰》
師 今義:指隸屬于軍或集團軍的—個編制單位。
古義:軍隊。如:齊師敗績。《曹劌論戰》
諷 今義:諷刺。
古義:委婉勸說。如: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諷齊王納諫》
窺 今義:從小孔或縫隙中偷看。
古義:照。如:窺鏡。《鄒忌諷齊王納諫》
歸 今義:返回,還給,歸還。
古義:古時女子出嫁叫“歸”。如:男有分,女有歸。《大道之行也》
再 今義:又一次。
古義:第二次,兩次。 如: —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送東陽馬生序》
子墨子起,再拜。《公輸》
向 今義:方向,朝著。
古義:過去的,以前的。 如:便扶向路,處處志之。《桃花源記》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桃花源記》
今 通義:今天,現在。
古義:如果。
如: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莊暴見孟子》
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 ”《莊暴見孟子》
金 今義:黃金。
古義:泛指所有金屬。如:金就礪則利。 《勸學》
河 今義:河流。
古義:黃河。如: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寡人之于國也》
走 今義:行走。
古義:跑。 如: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口技》
錄畢,走送之。《送東陽馬生序》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也》
褐 今義:黃黑色。
古義:粗布衣服。如:鄰有短褐而欲竊之。《公輸》
次 今義:量詞,表示行動的回數。
古義:①處所,地方。
如:引以為流觴曲水。《蘭亭集序》
引坐其次。《蘭亭集序》
②按次序,引申為輪到。 如:陳勝、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
③行軍途中駐地。如: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陳涉世家》
獄 今義:關押犯人的監獄。
古義:刑訟案件。如:小大之獄。《曹劌論戰》
兵 今義:士兵。
古義:兵器,武器。 如:兵甲已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革 今義:獸皮、皮革。
古義:鎧甲。如:兵革非不堅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郭 今義:姓氏。
古義:外城為郭。 如:七里之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臘 今義:là,農歷十二月
古義:xí,把肉晾干。如:臘之以為餌。《捕蛇者說》
涕 今義:鼻涕。
古義:眼淚。 如:汪然出涕。《捕蛇者說》
尋 今義:尋找。
古義:不久。如:尋病終。《桃花源記》
去 今義:往。
古義:離開。如:一狼徑去。《狼》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游人去而禽鳥樂也。《醉翁亭記》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億 今義:一萬萬。
古義:十萬。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勾踐滅吳》
薄 今義:不厚。
古義:迫近。日薄西山。《陳情表》
除 今義:除去,清除。
古義:授予官職名號。如:尋蒙國恩,除臣洗馬。《陳情表》
控 今義:控制。
古義:投,落下。如:控于地而已矣。《逍遙游》
果 今義:果實。
古義:吃飽。如: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逍遙游》
效 今義:仿效,效果。
古義:勝任,顯示才能。如:知效一官。《逍遙游》
比 今義:比較,比賽。
古義:合。如:行比一鄉。 《逍遙游》
征 今義:征求,征戰,征收,征兆等。
古義:取信。如:而征一國。《逍遙游》
培 今義:培養,培植,培育等。
古義:憑。如:而后乃今培風《逍遙游》
乖 今義:聽話,乖巧。
古義:違背。如:致負誠托,又乖懇愿。《柳毅傳》
脫 今義:脫落,脫離,解脫。
古義:假設,如果,倘若。如:脫獲回耗,雖死必謝。《柳毅傳》
涕 今義:鼻涕。
古義:眼淚。如:言訖,歔欷流涕。《柳毅傳》
造: 今義:制造,建造。
古義:到,前去。如:徑造廬訪成。《促織》
爽 今義:涼快,舒暢。
古義:差錯。如:無毫發爽。《促織》
右 今義:右方,與左相對。
古義:尊,在上。
如:無出其右者。《促織》
位在廉頗之右。《廉頗藺相如列傳》
亡 今義:死亡。
古義:逃走。如:竊計欲亡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
特 今義:特別。
古義:只,不過。如: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廉頗藺相如列傳》
審 今義:審查,審問。
古義:清楚,明了。如:審矣,何足怪乎?《報任安書》
下 今義:表方向,與“上”相對。
古義:謙遜地對待。如:仁而下士。《信陵君竊符救趙》
謝 今義:感謝。
古義:辭別;如:乃謝客就車。《信陵君竊符救趙》
過 今義:過失,經過。
古義:訪問。如:不宜有所過。《信陵君竊符救趙》
拔 今義:拔起。
古義:攻下。如: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壁 今義:墻壁。
古義:駐扎。如:留軍壁鄴。《信陵君竊符救趙》
讓 今義:謙讓。
古義:責備。如: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讓魏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
獨 今義:單獨,孤獨。
古義:難道。如:獨不憐公子姊邪?《信陵君竊符救趙》
上一篇:《本義和引申義》古漢語基礎
下一篇:《常見的古今異義雙音詞或詞組》古文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