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漢語中情態(tài)副詞常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前面充當狀語,表示各種各樣紛繁復雜的情態(tài)常用的有:
必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岳陽樓記》 必:一定。
若士必怒……天下縞素。《唐雎不辱使命》 必:果真。
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廉頗藺相如列傳》 必:如果確實。
固 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鴻門宴》 固;確實。
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鐘山記》 固:仍然。
誠 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隆中對》 誠:果真。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鄒忌諷齊王納諫》誠:確實,實在。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誠:確實,的確。
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六國論》 誠:的確。
果 暮而果大亡其財。《智子疑鄰》 果:果真。
故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見蔡桓公》 故:特意。
信 謂為信然。《隆中對》 信:確實,實在。
實 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實:實際上。
獨 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 獨:特意。
猶 燕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歷。《滿井游記》猶:仍然。
尚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活板》 尚;還。
曾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曾:還。
猶且 古之圣人……猶且從師問焉。《師說》 猶且:仍然,尚且。
上一篇:《范圍副詞》古漢語基礎(chǔ)
下一篇:《互文》古漢語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