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江寧①之龍蟠②,蘇州之鄧尉③,杭州之西溪④,皆產梅?;蛟唬骸懊芬郧鸀槊?,直則無姿⑤;以欹⑥為美,正則無景⑦;以疏為美,密則無態?!惫挞嘁病4宋娜水嬍啃闹湟?,未可明詔⑨大號⑩以(11)繩(12)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13)直,刪(14)密,鋤正,以夭(15)梅病(16)梅為業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17)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入畫士孤癖之隱(18)明告鬻(19)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20)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21)至此哉!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22)者。既泣(23)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24);以五年為期,必復(26)之全(27)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28),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嗚呼!安(29)得(30)使予多暇日(31),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32)予生之光陰以疔梅也哉(33)!
[注 釋]
①江寧:清代江寧府所在地,今江蘇省南京市。②龍蟠:龍蟠里,在南京市清涼山下。③鄧尉:山名,在江蘇省蘇州市西南,漢朝時鄧尉曾隱居于此,因而得名。④西溪:水名,在杭州靈隱山西北。⑤姿:姿色,美好的容貌。⑥欹(qī):傾斜。⑦景:景致,美景。⑧固:固陋無知,偏執。⑨明詔;公開宣告。詔,告訴,一般指上告下。⑩大號:大肆號召。(11)以:“以之”的省略。之,指上述評梅標準。(12)繩:名詞用如動詞,約束。(13)斫(zhuó):砍。(14)刪:剪除。(15)夭:使動詞,使……屈折。(16)病:使動詞,使……成為病態。(17)蠢蠢:蟲子蠕動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紛擾忙亂。(18)孤癖之隱:偏嗜成病的情趣。孤,獨特,古怪。癖,偏嗜。隱,意,引申為隱情、隱衷。(19)鬻(yù):賣。(20)遏:遏制,壓制。(21)烈:猛烈,引申為嚴重。(22)完:完好的。(23)泣:為動詞,為……而泣。(24)棕縛;捆綁的棕繩。(26)復:使動用法,意思是使……恢復。(27)全:形容詞用如使動詞,意思是使……完好。(28)詬(gòu)厲:辱罵。(29)安:何,怎么。(30)得:能。(31)暇日:空閑時間。(32)窮:竭盡,用盡。(33)也哉:表反問,重點在“哉”。
[譯 文]
南京的龍蟠里,蘇州的鄧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產梅花。有人說:“梅樹以(樹枝)曲折的為美,筆直的就談不上美好的外觀;以(樹干)傾斜的為美,端正的算不得好景致;以(樹葉)疏朗的為美,茂密的就失去了美好的風度?!闭媸菧\薄呀。對此,文人畫家們心里認同他們的意見(未嘗不可),但不宜公開宣告,大聲號召,用(這種標準)來束縛天下的梅花;更不能按這種標準讓天下的老百姓砍掉筆直的,剪除繁密的,鋤去端正的,把梅樹弄成畸形病態作為職業來賺錢啊。(何況)梅枝的傾斜、疏朗、曲折,并不是(那些)忙忙碌碌只想賺錢的人能憑他們的智慧和能力做到的。(可是偏偏)有人把文人畫家的(這種)古怪嗜好的隱衷公開地告訴賣梅花的人,(叫他們)砍斷梅樹的正干,培育它橫斜的枝條,刪除它的密枝,拗彎它的嫩條,除掉它的直干,壓制它的生機,用(這種辦法)謀求高價,于是江浙一帶的梅花都成了病態的了。文人畫家所造成的禍害竟嚴重到這種地步啊!
我買了三百盆(梅樹),都是病態的,沒有一盆是完好的。(我)已經為它們哭了好幾天,
于是發誓療救它們:讓它們縱情地順著自己的天性生長,毀掉那些花盆,把它們都栽到地里,把它們身上捆綁的棕繩全部解開,以五年為期限,一定要使它們恢復生機,保全它們的天性。
我本來就不是文人畫家,甘愿受人辱罵,設立一個病梅館用來收容它們。唉!怎么能使我多有一些空暇的時間,又多有一些空閑的田地,用來廣泛收容南京、杭州、蘇州的病梅,盡我畢生的光陰來治療病梅啊!
[鑒 賞]
托物言志,借梅議政,是這篇“譏切時政”的雜文的寫作特點。
文章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在一開頭介紹了梅花的產地,接著以夾敘夾議的方式,引出對梅花的品評。先敘文人畫士以“曲”、“欹”、“疏”為美的偏見,暗指封建統治階級扭曲人格、扼殺人才的擇才標準。接著刻畫了他們的“孤癖之隱”,既要對天下之梅“斫直、刪密、鋤正”,又不敢“明詔大號”,把他們戕害人才的虛偽做作、奸詐狠毒的手法揭露無遺。然后筆鋒一轉,指向能將扭曲人性、扼殺人才的“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向他們發號施令的統治者,再用“江浙之梅皆病”,無情地痛斥了獨裁統治摧殘人才的罪行。文章的第二部分(二、三自然段)仍以梅花為喻,寫自己立誓療梅。面對購來的三百盆無一完好的病梅,作者不禁悲從中來,“泣之三日”,接著連用六個動詞(療、縱、順、毀、埋、解)表達出自己“必復之全之”的決心,為此不惜“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反映出作者改革時弊的熱切愿望和向摧殘人才束縛思想的倒行逆施挑戰的勇氣。
全文借寫“病梅”,批判黑暗統治的罪惡,借寫“療梅”,提出改變現實的主張。從表面看,文章字字寫梅,但仔細推敲,寫梅原為喻人,目的在于議政。讀者透過“文人畫士”殘害梅花的陰險行徑,自然地意識到腐朽勢力以八股科舉、文字冤獄、奴化教育等扼殺迫害人才的種種罪惡;而透過作者療救病梅的熱切愿望,讀者自然會受到他那追求個性解放的滿腔熱忱的強烈感染。
上一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文言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登泰山記》文言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