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解甲釋兵拼音,偃旗息鼓;解甲釋兵對偶成語介紹
偃旗息鼓;解甲釋兵拼音:yǎn qí xī gǔ;jiě jiǎ shì bīng
【上】偃:放倒。息:停息。不舉軍旗,停止擊鼓。原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后形容休兵罷戰。也比喻事情告終,無聲無息。張健行《秋天里的故事》:“這位女演員是劇團的一根臺柱,臺柱一倒,劇團不就得偃旗息鼓了嗎?”
【下】解:解開,卸下。釋:放下,放脫。脫去鎧甲,放下武器。形容結束戰爭,不再用武。◆也作“解兵釋甲”。清·余懷《王翠翹傳》:“龍文笑曰:‘非為胡公作說客,乃為故人作忠臣耳。王直已遣子納款,故人不乘此時解甲釋兵,他日必且為虜。’”
【綜】形容解除武裝,停止戰爭。
【例】抗金名將韓世忠、梁紅玉夫婦,在黃天蕩把金兀朮打得大敗,金兀朮雖然僥幸逃脫,但從此偃旗息鼓,解甲釋兵,再也不敢對中原輕舉妄動了。
上一篇:《借尸還魂》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偷香竊玉,逆道亂常》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