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愚不可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愚不可及:yú bù kě jí
詞源:《論語·公冶長》:“字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詞由: 春秋時代, 衛國有個名叫寧武子的大夫, 他為人狡猾, 善于見風使舵, 投機取巧。有一次, 孔丘在和人談話中, 提及寧武子時, 大家隨即請孔子對他作出評價。孔子立即作了這樣的回答:“寧武子這個人, 在國家太平的時候, 他就顯得聰明;而在國家不平的時候, 他就假裝傻。他的那種聰明, 別人是能夠做得到的; 而他的那種裝傻, 別人就做不到了。”
詞義: 原指傻得沒有人可以趕得上。愚: 傻, 笨; 及: 比得上。后形容愚笨到頂了。
書證: 魯迅《華蓋集續編·一點比喻》:“我看這種認真的忙迫的情形時, 心里總想開口向它們發一句愚不可及的疑問——‘往那里去?!”
上一篇:成語《惡衣惡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成敗利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