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燕①地寒,花朝節②后,余寒猶③厲④。凍風⑤時作⑥,作則飛沙走礫⑦。局促一室之內⑧,欲出不得⑨。每冒風馳行⑩,未(11百)步輒(12)返。
廿(13二)日天稍和,偕(14)數友出東直(15),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16)微潤,一望(17)空闊,若脫籠之鵠(18)。(19)于時,冰皮始(20)解,波色(21)乍明,鱗浪(22)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23)而冷光乍出于匣(24)也。山巒為晴雪所洗(25),娟然(26)如拭(27),鮮妍(28)明媚,如倩(29)女之靧面(30)而髻鬟(31)之始掠(32)也。柳條將舒未舒,柔(33)稍(34)披風(35),麥田淺鬣(36)寸許。游人雖未盛(37),泉(38)而茗(39)者,罍(40)而歌者,紅裝(41)而蹇(42)者,亦(43)時時有。風力雖尚勁(44),然徒步則(45)汗出浹(46)背,凡(47)曝沙之鳥(48),呷浪之鱗(50),悠然自得,毛羽(51)鱗鬣(52)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53),而(54)城居者(55)未之知(56)也。
[注 釋]
①燕(yān):指燕京,就是現在的北京。②花朝(zhāo)節:舊時以陰歷二月十二日為花
朝,認為這一天是百花生日。③猶:還,仍舊。④厲:猛烈。⑤凍風:冷風。⑥作:起。⑦礫(lì):碎石子。⑧局促一室之內:“局促于一室之內”的省略。局促,被拘束。于,在。 ⑨得:能。⑩馳行:快走,疾行。(11)未:未及,不到。(12)輒:就。(13)廿(niàn):二十。(14)偕:同。(15)東直:東直門,北京城東最北的門。(16)土膏:肥沃的土地。(17一)望:滿眼。一,全,滿。(18)鵠(hú):一種水鳥,俗名天鵝。(19)于時:在這時。(20)始:剛。(21)乍(zhà):剛,始。(22)鱗浪:像魚鱗般的波紋。(23)開:指擦亮。新,剛。(24)匣:這里指鏡匣。(25)山巒為晴雪所洗:“為……所”,表被動的句式。晴雪,晴空下融化的積雪。(26)娟(juān)然;美好的樣子。(27)拭(shì):擦。(28)妍(yán):美好。(29)倩(qiàn):美麗。(30)靧(huì)面;洗臉。(31)髻(jì)鬟;環形的發髻。(32)掠:拂過,這里形容梳頭。(33)柔:嫩。(34)稍;本義是禾的尖端,泛指事物的末端,這里指柳梢。(35)披風:“披于風”的省略。披,散開。(36)鬣(1iè):獸頸上的長毛,這里比喻不高的麥苗。(37)盛:眾多。(38)泉:名詞用如動詞,汲取泉水。(39)茗:名詞用如動詞,煮茶。(40)罍(1éi):拿著酒杯。名詞作狀語。(41)紅裝:艷裝的婦女。(42)蹇(jiǎn):驢,這里用如動詞,指騎著驢。(43)亦:皆,都。(44)勁(jìng):強,有力。(45)則:已。(46)浹:濕透。(47)凡:所有的。(48)曝(pù)沙;“曝于沙”的省略。曝,曬太陽。于,在。沙,沙灘。(49)呷(xiā):吸飲。(50)鱗:魚鱗,這里借以代魚。(51)毛羽:羽毛,借指鳥類。(52)鱗鬣(liè):魚鱗和魚鰭,借指魚類。(5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始知于郊田之外未始無春”的省略。于,在。未始,未嘗,并非。(54)而:但,只不過。(55)城居者;住在城里的人。(56)未之知:即“未知之”,代詞賓語前置。
[譯 文]
燕京一帶天氣寒冷,花朝節過后,冬季的余寒還很猛烈。寒風時常刮起,一刮起來就飛沙走石,把(我)拘在這一間小屋子里,想出去走走都不能。即使冒風疾行,(也)不到百步就趕緊返回。
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了些,同幾位友人出東直門,來到滿井。高大的柳樹生長在堤岸的兩旁,肥沃的土地已微微濕潤,滿眼望去一派空闊,(覺得自己)就像(只)逃出籠子的天鵝。這時,水面的薄冰剛剛解凍,水波剛發出亮光,魚鱗般的波紋一層又一層,清澈得能見到水底,亮晶晶的就像剛擦亮的鏡子有一股清光忽然從鏡匣里射出。山巒被融化的雪沖洗過,那么秀麗,像擦拭過一般,鮮明、美好、可愛,就像美麗的少女洗完臉剛剛梳過的發髻一樣。柳條將要伸展還沒全伸展開,柔嫩的柳梢迎風披拂,麥田里的短苗高約一寸左右。游人雖然還不多,(但)汲泉水來煮茶的,端著酒杯唱歌的,艷裝的婦女騎著驢的,都不時可以見到。風力雖然很猛烈,然而徒步行走已汗流浹背,所有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吞吸水波的魚兒,(都)悠然自得,(不論是)鳥類(還是)魚類之間都洋溢著歡快的氣氛。(我這)才知道在郊野之外并不是沒有春光,只不過住在城里的人沒有覺察它罷了。
[鑒 賞]
這篇游記描寫了北京郊區的初春景色,抒發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中輕松愉悅的心情。
文章先寫燕地春寒風厲,以及作者“局促一室之內”的苦悶,從反面為下文所見的春景和心情的愉快作襯墊。繼而鋪寫在滿井所見的景物和自己“若脫籠之鵠”的興致。高柳、土膏、波色、鱗浪、山巒、麥田、游人、魚鳥,一一描繪,如數家珍。其間用了不少新鮮而貼切的比喻,既寫出了萬物迎春的新裝和喜氣,也流露出作者對春光的由衷贊美。卒章點出郊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與開頭相呼應。
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水乳交融,既使人陶醉于自然的美,又使人感受到作者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難怪明人張岱說:“古人記山水手,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
上一篇:《滕王閣序》文言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燭之武退秦師》文言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