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辛笛·辛笛詩稿》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王辛笛,現代詩人,作家。原名王馨迪,筆名心笛、一民、牛何之、辛笛。祖籍江蘇淮安,1912年12月2日生于天津市。早年曾在清華大學周刊任文藝編輯,并在北平藝文中學、貝滿女子中學任教。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習英國語文回國后,曾任上海光華大學、暨南大學教授。從學生時代起,即開始在天津《大公報》、《國聞周報》、《文學季刊》、《北京晨報》、《水星》、上?!缎略姟返葓罂习l表詩文和譯作。1935年,他的第一本新詩集《珠貝集》在北京出版。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協候補理事兼秘書,并為詩歌音樂工作者協會上海分會負責人之一。這時期的詩文創作散見于《民主》、《文藝復興》、《大公報》、《文匯報》、《僑聲報》、《世界晨報》、《詩創造》、《中國新詩》等報刊。1947年,出版新詩集《手掌集》。翌年,散文評論集《夜讀書記》出版。1949年7月參加中華全國第一次文代大會,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和作協上海分會理事。解放后歷任上海工業局秘書科科長,中央輕工業部華東辦事處辦公室副主任,上海煙草工業公司副經理,上海食品工業公司副經理,還兼任民盟上海市委委員,并為外國文學會會員。1978年10月,由上海市食品工業公司借調至上海市政協擔任特約編譯。后又應上海譯文出版社和上海市政協譯委會之約,翻譯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小說《尼古拉·尼可貝》。
內容概要
電風扇頌
我是一個制造風的,/可我不是一個風派! /在高溫季節當中,/我一向給人們吹涼,送來一身舒暢。/我固定在天花板中央,/并不是為了高高在上。/我站立在人們背后,/更不是為了搞陰謀,下毒手,/先偷看個仔細端詳。/我搖頭,/也不是為了設置什么禁區,/而只是為了把好風吹向四方。/我是專門往喘不過氣來的地方送風涼,/而絕不是風言風語,/好爬到人們頭上! 人們要警惕啊,思想如果脫離了實踐,/問你哪里來的真知灼見?/生活如果不忠于時代良心,/問你哪里來的情真意切?/我的小小的馬達如果失去了電,/豈不也就失去了動力! /如果對革命真正有利,/如果對生產真正有利,/我可以大大方方地改變方向,/甚至干脆聽從空氣調節器叫我讓位,/但我的作風總是正派、愉快、明朗! /我常常是這樣唱著問心無愧的歌,/感謝人們對我的勤勞所給予的贊賞! 在這兒,/讓我再次慎重地重復一句: /我是一個制造風的,/可我絕不是一個風派!
金色的秋天
紅透了的果子香滿園/農家曬場上高高的稻堆堆成片/撒個滿網笑開了漁戶的臉/寒衣溫暖了戰士的心在天邊 斜陽外,撿起薄薄的石片/投向蘆葦的水面/管它那兒深,這兒淺/看一行大雁馱起金色的秋天
網
網撒在河上。/網住了月光嘛?/網住了河水嘛?/還是網住了風?/呵,什么都網不住! /但網住的是一江春水的柔情,/網住了魚蝦,網住了夢,/網住了夜來迎接黎明!
雨和陽光
一 雨
雨,誰說是天在哭泣?/滴到唇邊,/它并沒有淚水那種苦澀澀的咸味! /它是甜滋滋的,/萬物得到昭蘇,/我的心也得到了滋潤! /誰說冷雨會淋濕了我的夢呢?/一霎不知涼是雨,/醒來微濕在荷花。/隨著季節的變換,/冷雨也會變暖的,/它會是三春,/它會是初夏!
二 陽光
今天真是高興,/我又站在陽光下了,/讓我無思無慮,/即使是一天也好嘛! /不管是什么折磨過我,/反正我從今懂得: /我可再不能自己無端折磨自己! /我穿過青翠的樹叢,/涉過青翠的小溪,/道旁一朵無名的野花也被我拾起,/難道這只是冷雨過后偶然的緣分?/我一路跳躍著走過去,/像一匹林間的梅花鹿/我儼然又是一個年輕的孩子了! 我自問生活里,/這難道是在做夢?
三 姊妹
——生命、歷史和希望
生命、歷史和希望/是孿生的三姊妹。/生命好比作一架遠航機,/希望的螺旋槳就裝在兩翼,/背負著歷史,/昂然向未來沖刺而去。根據航標、航速、/航高和航程遠近,/歷史一時可以卸下,/一時可以重行裝載; /然而生命一旦失去了希望,/便將墜自青空,伏地不起!生命和希望/從搖籃時代就在一起,/夜晚一經躺到床上,/全天的行程不就立即寫入了歷史?/有誰不是今天睡下,/想著明天站起?/而到老來的時候,/如果要飛得同樣遠,/同樣輕快,/那只有把歷史的油箱拋棄! /待到生命走出了軀殼,/希望才會最后在瞳孔中熄滅; /如果要全部生命蓬蓬勃勃,/那只有讓希望一肩到底! 生命、希望和歷史/是辯證法的三姊妹;/在歷史的長河中,/希望永遠是生命的酵素!
別意
——致聶華苓夫婦
你們來去一陣風/灑落下懷鄉的暖雨/打開了你們的心扉/回答了親人的秋水 兒女關心的總是祖國母親/朋是朋 親是親/看一雙燕子海外歸來/呢喃不盡的/笑語盈盈 還有盈盈淚 想著明天你們上路了/距離你們再來的日子/又從頭開始臨近/我們就又暢朗地笑了/送你們送你們/我們笑著歡送/是為了笑著歡迎
作品鑒賞 辛笛的詩創作開始于30年代,40年代已經比較成熟,成為有影響的詩人,而80年代仍然活躍在詩壇上。他回顧說他三四十年代的抒情詩,不少是幼稚而感傷的,五六十年代,當他從個人內心走入廣闊的社會時,他的寫作在藝術方面大大地忽視了。80年代,他認識到現實主義詩歌仍然需要講求藝術,稱心而言的真實情感,是能多觸及一點時代脈搏,與人民的哀樂相通。他認為詩自然不能脫離現實,但一定要有豐富的想象,要有思想的深度,同時要以精練的語言表達出來。他認為寫詩得從意境出發,善于捕捉印象,通過五官甚至包括第六感覺的官能交流,繪畫和文字的合流來表達?!峨婏L扇頌》構思新穎,語言幽默,表現了坦蕩的胸懷,批評了“風派”,觸及了社會問題,與人民的哀樂相通?!督鹕那锾臁穾讉€蒙太奇似的鏡頭,很有詩意,很美,語言很講究?!毒W》有了更多的想象,想象很美,語言又凝練,構成一個若真若夢的境界。然而,夢又迎來黎明,這黎明是通向時代的。這詩寫于1979年,正好反映了剛結束10年噩夢生涯的知識分子的心態。《雨和陽光》寫一種怡然自樂的情懷,很真實,曾經渴望無思無慮,現在可以說差不多是這樣了。詩人儼然又是一個年輕的孩子了,像一匹林間的梅花鹿,他高興得不敢相信,生活顯得這樣美好:冷雨也變暖了,他甚至自問生活里這難道是在做夢嗎?詩人之所以能這樣怡然自得和審美地來對待生活,一方面是現實的情況變化了,另一方面也是詩人從思想上超越自己,并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精神境界:“不管是什么折磨過我,/反正我從今懂得: /我可再不能自己無端折磨自己!”在這首詩里,詩人對于詩行,可以說是慘淡經營,例如:“一霎不知涼是雨/醒來微濕在荷花,”“道旁一朵無名的野花也被我拾起,/難道這只是冷雨過后偶然的緣分?”“這樣對稱甚至含有對仗因素的詩行,閃爍在長長短短的自由詩行之間,有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的功能。《三姐妹》是一首以議論為骨架的詩,在這里,詩人用詩來思考,寫出了對于生命、歷史和希望三者的理解、感受,以及三者的關系。詩人強調希望的重要性,它帶來生命的蓬蓬勃勃,永遠是生命的酵素。但最有意思的是詩人對于“歷史”的感受:“歷史一時可以卸下/一時可以重行裝載”,“而到老來的時候,/如果要飛得同樣遠,/同樣輕快,/那只有把歷史的油箱拋棄!”認真說來,歷史怎能輕易卸下,更不用說拋棄了,但從這里可見詩人的灑脫。《別意》是一首寫告別的詩。多情自古傷離別,向來賦別的詩都難免傷感和惆悵。可是,這首告別詩卻是以暢朗的笑來歡送,“想著明天你們上路了/距離你們再來的日子,又從頭開始臨近”。這種“別意”,真是有初唐氣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這樣的名句:“無為在歧路,/兒女淚沾襟”。從詩來說,也就是創新了?!逗I遐想》的感覺和想象都很好: “照亮我的胸懷的,/是陽光?是海?/還是陽光的海?”這感覺捕捉得很好。詩人還說海濱白云的飄逸取決于藍天的高和大海的深,這確是很好的“遐想”。拿人來說,如果一個人精神境界不高,思想也不深刻,如果一個人境界既低,思想又浮淺,那他是不可能飄逸的。辛笛的詩富于啟示性。在《歡迎你,春雨》一詩里,詩人拋棄了李商隱詩“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的心態,而喊出了這樣的心聲:“再見吧,淡淡的哀愁,/再見吧,低徊的情思!”這就是說,詩人在80年代里,他的生命成熟了,在經歷了與無數個“我”爭吵之后,他已經達到“沒有夢,沒有惆悵”的境界。無論是做人還是做詩,也許這都是至境。
上一篇:《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遇羅錦·一個冬天的童話》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