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的解釋|金的意思|“金”字的基本解釋
“金”字最早出現(xiàn)在金文里,從外形上看很簡單,但結構比較復雜。這個“金”字由三部分組成:左邊兩點代表冶煉出來的銅塊,右邊由今和王字組成。王是一種類似斧子的兵器,表示用銅塊可以鑄造兵器的意思,而今卻是“金”字的聲符。“金”在古代泛指銅鐵一類的金屬,后來才專指黃金。當代也把金、銀、銅、鐵、錫等有色金屬稱為五金。
“金”的古義是什么?一般說不是黃金而是五色金。《說文解字》說:“金,五色金也。”五色金指五種金屬,白金是銀,青金是鉛,赤金是銅,黑金是鐵,黃金才是真正的金子。在五金當中,黃金最為珍貴,白金次之,赤金又次之。
商周時期,金又特指青銅,青銅標志了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這個時期的青銅制品多為彝器,彝器是宗廟常用禮器的總名。青銅不是自然銅,而是一種合金,在冶煉過程中加入了錫的成份。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就叫金文。對金文的研究成果很顯著,其中有郭沫若的《兩周金文大系》,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金文編》,還有羅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
古代的“金”不僅用來鑄造鼎彝,也常用來制造武器。《左傳·僖公十八年》記載了這樣一件事:鄭國的國君鄭伯到楚國去,楚君以銅作贈品,事后楚君后悔了,他怕鄭伯用這些銅制造武器,于是要求鄭伯發(fā)誓,不用這些銅來造武器。最后,鄭伯用這些銅鑄了三口大鐘,事情才算了結。
我們在古代的小說中,經(jīng)常會看到“鳴金收兵”的字樣。其中的“金”指的是一種銅做的響器,類似我們現(xiàn)在敲鑼打鼓的“鑼”。
“金”作為自然界的一種物質,和其他自然物質一樣,被哲學家們賦予了神秘的色彩,和“木”、“火”、“水”、“土”一起構成了五行。并認為這五種物質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制約關系。古人還利用它們代表地理上的四方:木代表東方,火代表南方,金代表西方,水代表北方,土代表中央。與此相聯(lián)系的,木代表春天,火代表夏天,金代表秋天,水代表冬天。
黃金由于珍貴,很早就作為貨幣流通了。所以“金”也就成了計算貨幣的單位。裴骃在給《史記》作注解的時候說:“秦以一鎰為一金,漢以一斤為一金。”其中的“鎰”也是一個重量單位,一鎰大約為二十兩。
漢代是黃金較多的一個時期。帝王以及權貴們,動輒以黃金相贈。比如漢高祖把四萬斤黃金交給陳平去施行反間計,叔孫通制定朝廷禮儀,被賞賜黃金五百斤,呂后遺詔賜諸侯王各黃金千斤。可見當時黃金的庫存量很多。
東漢后期,黃金減少了。唐太宗因為于志寧、孔穎達能勸諫太子,各賜金一斤。比起漢高祖那時,確是相形見絀了。為什么黃金變少了呢?清代學者趙翼在《二十二史札記》中說:“蓋由中土產(chǎn)金之地已發(fā)掘凈盡,而自佛教入中國后,塑像涂金,大而通都大邑,小而窮鄉(xiāng)僻壤,無不有佛寺,即無不用金涂,以天下計之,無慮幾千萬萬。此最耗金之蠹,加以風俗侈靡等等,所以黃金日少一日。”意思是說:中原地區(qū)的黃金儲量已經(jīng)被開采得差不多了,再加上佛教傳入中國,佛像都要涂上黃金,不論是大小城市還是偏僻的鄉(xiāng)村,到處都有佛寺,那就到處都要用黃金,這是消耗黃金最多的地方,而社會風氣一天比一天奢侈,用金量也就一天天增多。所以黃金也就一天比一天少。
從南宋到明清,普遍用銀子作為貨幣進行交易,這時的一金往往指一兩銀子。一直到十九世紀,黃金才又取代了白銀,作為世界貨幣流通。
上一篇:野的解釋|野的意思|“野”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錢的解釋|錢的意思|“錢”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