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的解釋|駝的意思|“駝”字的基本解釋
“駝”是一個簡化字,它的繁體寫作“駝”。從形體結構上看,這是一個形聲字。左邊的“馬”字是形旁,說明它的本義和“馬”有關,是馬一類的能作為交通工具的動物;右邊的“它”字是聲旁,標明這個字的讀音。“它”字古音讀作“tuō”,不讀“tā”。
駝的本義是駱駝,也寫作這樣的形狀“橐”、“馲”。晉代學者郭璞在給《山海經》作注解的時候說:駱駝背上有像馬鞍子一樣的肉峰,特別善于在沙漠中行走,日行三百里,背上還可以馱上一千斤重的東西。駱駝的嗅覺非常靈敏,能嗅出很遠地方的水源,這對于人們行走在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區來說,是非常可貴的。駱駝還能預感到大風的到來,使在沙漠中行走的人能預先做好防風的準備。正因為駱駝具有這些品質,所以它就成了沙漠地區的主要交通工具,并有了“沙漠之舟”的美稱。
駱駝背上隆起的肉峰叫做駝峰。駝峰里面儲藏著大量的脂肪,當食物缺乏的時候,脂肪就可以供應體內熱量的消耗,所以駱駝可以很長時間不吃東西,而照樣能正常行走。駝峰被古人看作是食物當中的珍品。唐代大詩人杜甫在《麗人行》這首詩中諷刺楊氏兄妹的豪華奢侈的生活時說:“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意思是:烹調好的駝峰出自鑲著碧玉的鍋里,水晶托盤里傳送著長著白鱗的魚。“紫駝峰”和“白鱗魚”都是當時山珍海味中的極品。
駱駝分為兩種:一種叫單峰駝,也就是背上長著一個駝峰的駱駝,產于阿拉伯、印度以及非洲北部。另一種叫雙峰駝,也就是背上長著兩個駝峰的駱駝,產于中國以及中亞細亞地區。駱駝全身都是寶。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駝絨。駝絨就是從駱駝毛中選出來的絨毛,可以用來紡織衣料,也可以用來織毯子,還可以用來絮衣裳,保暖性能非常好。
駝峰是駱駝身上最明顯的特征,如果人的脊背彎曲,也就很像駝峰。明代詩人薩都剌在《四時宮人圖》一詩中說:“一女淺步腰半駝,小扇輕撲花間蛾。”這是描寫一個宮女用扇子去撲在花叢中飛舞的蛾子,她彎著腰,邁著輕輕的小步,很怕驚動了蛾子。描寫得形神俱出。當然,“腰半駝”并不是說這個宮女是個駝背,駝背的女孩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被選入宮的。這里描寫的是躡手躡腳撲飛蛾的姿態。
由于駱駝善于負重,所以在后背上擔負重物也叫“駝”。“駝”字由名詞轉成了動詞。動詞的“駝”也可以寫作“馱”。明代的黃元吉在劇本《黃廷道夜走流星馬》第一折中描寫一匹馬,后背駝著三個戰士,在水中行走就像在平地行走一樣,日行千里,被稱作“流星馬”。
由“駝”字組成的詞語都和駱駝有關。“駝鹿”是由于樣子像駱駝,頭上的角像鹿而得名,又由于它的尾巴像驢,蹄子像牛,所以它通俗的稱呼是“四不像”,駝鹿是中國的特產。“駝鳥”是因為它的脖子、身體和腳都有點像駱駝,所以被稱為“駝鳥”。“鳥”字旁的“鴕”是后造的字。“駝李”是個姓氏的稱號,根據唐朝人張鷟的《朝野僉載》記載,后魏孝文帝要確定四個大姓,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好事。隴西的李氏是個大姓,他們擔心不能入選,于是連夜派人騎著駱駝,晝夜兼程趕到洛陽,可是還是來晚了,四大姓已經確定,他們只落得個“駝李”的稱號而已。
上一篇:饅的解釋|饅的意思|“饅”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驛的解釋|驛的意思|“驛”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