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的解釋|魯的意思|“魯”字的基本解釋
在古文字中,魯是一個會意字。表示魚入人口,味道鮮美的意思。魯字的本義是指味道鮮美,引申為嘉、善等義,也就是好的意思。但在現代語言中,這個意思并不常用,以至于慢慢地被人們忘記。而作為同音字,魯字常假借為鹵莽的鹵,所以鹵莽又可以寫作魯莽。《說文解字》解釋說:“魯,鈍詞也。”意思是說,魯是一個表示遲鈍的詞。因此,魯又有愚笨、遲鈍的意思。而這個意思,也是從魯莽、莽撞等義引申而來的。比如《論語》中孔子說“參也魯”這句話,意思是說,曾參這個人本性很遲鈍。
其實,魯字最常見的用法還是用作地名、國名和姓氏。魯是周代時分封的諸侯國。據史書記載,周武王滅商朝,封他的弟弟周公旦于魯。周公因為要留下來輔佐武王,就派他的長子伯禽去魯國接受封賞,所以伯禽便成為魯國的開國之君。魯國后來為楚國所滅,其子孫以國名為姓氏。這就是魯姓的來源。
魯國地處山東半島的西南部,在它的北面和東部是更為強大的齊國。齊、魯兩國占據著今天山東省境內的大部分地區,所以后代常用齊魯來代指山東。雄踞在齊魯兩國之間的,是位居五岳之首的東岳泰山。孔子有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說法。唐代大詩人杜甫也寫過一首著名的《望岳》詩,開頭兩句是這樣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其中的岱宗就是指泰山,齊魯即指山東一帶。
歷史上的魯國是一個禮儀之邦,重禮制,講人倫,民風純正。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里。柳下惠是春秋時魯國的大夫,有一次他夜宿城門,遇到一個沒有住處的年輕女子來求助。柳下惠怕她受凍,就用自己的衣服裹住她,抱在懷里坐了一夜,自始至終沒有發生過非禮行為。后人視柳下惠為禮節之士的典范,而用坐懷不亂這個成語來形容男女相處而不發生不正當的關系。
魯國不僅是個禮儀之邦,而且還是一個文化教育之都,是儒家文化的發祥地。儒家的兩位創始人和最杰出代表——人稱先圣的孔子和被稱為亞圣的孟子,都是生于此地。特別是孔子,他終生從事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傳播教育工作,門下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比較突出的有七十二人。而這些弟子中,大部分都是來自魯國。由于孔子和孟子都是出生于魯國的鄒邑,即今天的山東鄒縣,所以鄒魯一詞就成了文化昌明之地的代名詞。比如古代就把遠在南海之濱而文風頗盛的潮汕地區稱為海濱鄒魯。
魯作為姓氏,基本上都是來源于魯國。但由于人口遷徙的原因,這個姓氏的分布卻十分廣泛。歷史上魯姓的名人,春秋時有魯班,戰國時齊國有魯仲連,三國時吳有魯肅。現代人則有魯迅,不過魯迅是個筆名而不是真名。他的原名叫周樹人,魯是其外祖家的姓氏。
魯字和魚字,在手寫的行草書中常易混淆,因此古代常用魚魯這個詞來代指文字傳抄上的訛誤。如《抱樸子·遐覽篇》所說:“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意思是說,書籍經過多次傳抄,魚字就可能錯寫成魯,而虛字則錯寫成虎。魚魯又作魯魚。如唐代詩人王維就有“楚辭共許勝揚馬,梵字何人辨魯魚”的詩句。在漢語中,還有一個成語叫做魯魚亥豕,和魚魯或魯魚是同樣的意思。其中的亥字和豕字,在古文字中也因字形相近,容易混淆。
上一篇:骨的解釋|骨的意思|“骨”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麻的解釋|麻的意思|“麻”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