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的解釋|項的意思|“項”字的基本解釋
《說文解字》說:“項,頭后也。從頁,工聲。”這就告訴我們,“項”是一個形聲字。它的形旁是“頁”(xié),這個字有兩個讀音,在這里念xié,不念yè。“頁”的本義就是“頭”,所以凡是和頭有關的字,它們的形旁都是“頁”。比如:“題”就是“額頭”;“頗”就是“偏頭”等等。說到聲旁“工”字,在上古時期它是“東”韻字,也就是說它的韻母是“onɡ”。所有的以“工”字為聲旁的字韻母都是“onɡ”。可是它們的現代讀音卻明顯地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讀onɡ,一部分讀ɑnɡ。
從字的本義來看,“項”是指脖子的后部,脖子的前部叫“頸”,整個脖子叫“領”。《史記·魏其ji1武安侯列傳》中說:“籍福起為謝,案灌夫項令謝。”意思是說,灌夫得罪了丞相,籍福從中斡旋,他一邊向丞相道歉,一邊按著灌夫的脖子后部,讓灌夫向丞相低頭認錯。我們通常說的“刎頸自殺”,“刎頸”就是用刀抹脖子,也只能抹脖子的前部,而不能抹脖子的后部。《孟子·梁惠王》上說:“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意思是:如果有不喜歡殺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百姓都會伸長脖子盼望他。“引領”就是伸長脖子,當然伸長的是整個脖子。
但是,從引申義來說,這三個字都可以泛指脖子。“領”字本義就是指整個脖子,自然不必去說。“頸”和“項”的引申義也都可以當整個脖子講。最有說服力的證據當屬魯迅的小說《故鄉》。在《故鄉》中,作者兩次描寫少年閏土,一次是想象中的:“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另一次是現實的描寫:“他正在廚房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一個是“項帶銀圈”,一個是“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可見,“頸”和“項”指的是同一個部位。
成語有“望其項背”。這個成語來源于《后漢書·左雄傳》。唐代學者李賢給《后漢書》作注解的時候說:“項背相望,謂前后相顧也。”可見,這前后二者相距不遠,絕不是可望而不可即。因此,它被用來形容人眾擁擠,連續不絕。梁啟超《愛國論》說:“不觀夫江南自強軍乎,每歲糜巨萬之餉以訓練之,然逃亡者項背相望。”意思是說,逃亡的士兵連續不絕。
項斯是唐代詩人,他在沒有考中進士之前,曾經拿著自己的詩去拜見當時有名的詩人楊敬之,楊敬之回贈項斯一首詩說:“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意思是:我平生不懂得隱藏別人的好處,我將要到處夸獎你。后來,人們就把替人說好話叫做“說項”。1949年,柳亞子寫了《感事呈毛主席》一詩,其中就有“開天辟地君真健,說項依劉我大難”兩句。第一句是贊揚毛主席,第二句是說自己。“依劉”是指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因長安大亂,曾到荊州依附劉表,始終沒被重用。這句詩是說我不善于說人的好話,我也不愿去投靠權勢,表明自己的清高。
在現代漢語中,“項”字最常見的用法是做量詞,用于分項目的事物。比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下列各項等等;也經常用來表示經費、錢款。比如:“進項”就是收入的錢;“花項”就是花錢的項目;“用項”就是費用等等。
上一篇:韋的解釋|韋的意思|“韋”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饅的解釋|饅的意思|“饅”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