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的解釋|青的意思|“青”字的基本解釋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這是《古詩十九首》里的一句詩。其中的“青”字毫無疑問應該當“綠色”講。《荀子·勸學》中的名句:“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其中的“青”應該是“藍色”。李白的《將進酒》一詩中又說:“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其中的“青絲”是指黑發,而這里的“青”則是“黑色”的意思。由此看來,這個“青”字真是一個奇怪的字,好像一條變色龍。
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青”是一個形聲字,下面的字不是“月”,而是“丹”,是形符;上面的字也不是“龶”,而是“生”,是聲符。
春天來臨的時候,大地一片綠色,所以把春天叫做“青春”。年輕人就像春天的草木,有著勃勃生機,所以把年輕人叫做“青年”;把十五六歲這段美好的時光叫做“青春期”。
“青黃不接”這個詞是農民最熟悉的。它指的是去年保存下來的糧食已經吃完,今年的糧食還沒到收獲的時候,也就是每年的夏秋之交。其中的“青”,指的是當年即將收獲的莊稼,秸稈還是綠色的,尚未成熟;其中的“黃”,指的是去年保存下來的糧食。在舊社會,每當這個時候,就是農民最苦的日子。
當我們寫書的時候,常常是把書稿改了又改,等到最后定稿的時候,經常使用的一個詞就是“殺青”。為什么最后的定稿叫做“殺青”呢?因為古代沒有紙,字要寫在竹片上。在書寫之前,先把青竹片放在火上烤。這“青竹片”就是綠竹片,“青”就當“綠”講。青竹片被火一烤,就會有水滲出來。在烤干的竹片上寫字比較容易,而且不容易被蟲子蛀蝕。這一個書寫前對竹片的處理過程就叫“殺青”。還有一種說法,更接近于我們所說的“定稿”。古人把草稿寫在青竹皮上,因為寫在青竹皮上的字很容易擦掉以便重寫。定稿后再放在火上烤,竹片上的字就不容易被擦掉了。南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汗青”就是指史書。史書的另一個名稱叫“青史”,其來源也在這里。
盡管“青”字在表示顏色的時候是如此變幻莫測,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青”還是當“黑色”講。根據《晉書·阮籍傳》的記載,阮籍這個人能把眼睛變成兩種狀態,就是青眼和白眼。眼睛正面看人,黑眼珠在正中間,表示對人喜愛或尊重,這就是“青眼”。眼睛向上看,或向別處看,露出眼白,表示對人輕視或討厭。這就是“白眼”。我們通常把喜愛、重視叫做“青睞”、“青眼”或把被人重視、看得起叫做“垂青”,這幾個詞就是源于這個意思。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古詩,其最后兩句是:“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其中的“江州司馬”就是白居易。“青衫”就是他所穿的黑色的官服。根據唐朝的制度,文官八品、九品的官服顏色是黑色,可見白居易被貶做司馬這個官實在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
傳統的京劇把角色行當分為四大類型,即生、旦、凈、丑。其中的“旦”行是扮演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具體又細分為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等。“青衣”大多扮演中年或青年婦女,表演深沉,行動穩重。像《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三擊掌》中的王寶釧、《寶蓮燈》中的王桂英等,都是典型的青衣形象。因為她們在劇中大多穿黑色的衣服,所以稱之為“青衣”。
上一篇:門的解釋|門的意思|“門”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鞋的解釋|鞋的意思|“鞋”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