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
“逸”是會意字。小篆從辵(辶)從兔會意。隸變后楷書寫作“逸”。
《說文·辵部》:“逸,失也。從辵、兔。兔謾善逃也。”(逸,逃跑。由辵、兔會意。兔子生性狡詐,善于逃跑。)
“逸”的本義為逃跑。如《左傳·桓公八年》:“戰于速杞,隨師敗績,隨侯逸。”引申泛指奔跑。如《莊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又引申為避世隱居。如《論語·堯曰》:“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又引申指失去、散失。如柳宗元《時令論上》:“然則夏后、周公之典逸矣。”由奔逸引申指超過一般,卓越。如《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少有逸群之才。”由超脫勞苦引申指安閑、安樂。如“安逸”、“以逸待勞”。
上一篇:《逐》字義,《逐》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逐》
下一篇:《道》字義,《道》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