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的解釋|烏的意思|“烏”字的基本解釋
“烏”字是個象形字。在金文里,其字形就是烏鴉的樣子。
因為烏鴉全身黑色,所以“烏”字很自然的就有了黑色的意義。“烏紗帽”就是黑色的紗帽。“烏云”就是黑色的云。
在現(xiàn)代有的人看來,烏鴉叫是“不祥之兆”,其實毫無道理。這是因為烏鴉周身漆黑,一點也不漂亮,所以人們討厭它,認(rèn)為它的叫聲不吉利。其實,烏鴉是典型的孝鳥,當(dāng)老烏鴉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就會外出找食,銜回來喂老烏鴉。
在古代,烏鴉不僅不是不祥之兆,反而是吉祥的象征。相傳在南北朝的宋代,臨川王劉義慶得罪了皇帝,他的妻子在夜里聽到了烏鴉的叫聲,就趕緊跑到他的住處,敲門告訴他說:“明天你就會被赦免了。”又傳說三國時期魏國的何晏被關(guān)在監(jiān)獄中,他的女兒看見有兩只烏鴉落在她家的屋頂上,就說:“烏鴉叫得挺歡,我的父親一定會被免罪。”這些傳說就足以說明,在古人看來,烏鴉叫是吉祥的象征。在古代,烏鴉是很受人們歡迎的。
在古代神話傳說中,太陽里面有一只三只腳的烏鴉,所以人們就用烏鴉來借指太陽。如楊景賢《西游記》中有“兔走烏飛,看古今興廢”。太陽也叫“金烏”。又傳說月亮里面有一只兔子,所以月亮又被稱為“玉兔”。所謂“金烏西墜,玉兔東升”,就是說太陽從西邊落下去,月亮從東方升起來。把太陽說成是金色的烏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烏鴉在古人心目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了。
烏鴉作為一種鳥,具有忽聚忽散的特點,也就是有時成群地聚在一起,也有時各自分散,所以就有了成語“烏合之眾”,形容那些倉促集合起來的隊伍,沒有組織性,沒有紀(jì)律性,很容易各自散去。
宋神宗元豐二年,北宋著名的文學(xué)家蘇軾因為寫詩被人陷害進了監(jiān)獄,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獄“烏臺詩案”。“烏臺”就是御史臺,也叫御史府,是專門檢察官員們是否有違法行為的地方。當(dāng)時蘇軾就被關(guān)押在御史臺的監(jiān)獄中,后來經(jīng)過大臣們的極力營救,才被釋放。御史臺為什么叫“烏臺”呢?根據(jù)《漢書·朱博傳》的記載,當(dāng)時的御史府中種有很多柏樹,經(jīng)常有幾千只烏鴉棲息在樹上,早晨離開晚上再飛回來,被人們稱做“朝夕烏”,后來就把御史府稱為“烏府”或稱做“烏臺”。
從字形來看,“烏”字和“鳥”字只有一點之差。“鳥”字頭上有一點,畫的是鳥的眼睛;“烏”字頭上沒有一點,這又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烏鴉周身都是黑色,眼睛當(dāng)然就看不出來了。
這個字為什么讀wū呢?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說文解字》引用孔子的話說:“烏,吁呼也。”清代學(xué)者段玉裁解釋說,是因為這個字能舒氣自如,所以念“烏”。
從現(xiàn)在的讀音來看,wū是撮口呼,嘴唇聚在一起,這個樣子怎么能舒氣自如呢?其實這是從古代到現(xiàn)代語音發(fā)生了變化的結(jié)果。從上古音來看,這個“烏”是魚部字。古人把能放在一起押韻的字分別組成若干個組,每個組里再挑選一個字為代表,代表這一組字的名稱。魚部字在上古的讀音都是ɑ,是開口呼,發(fā)音時口開得很大,所以能舒氣自如。
由此我們又想到了一個詞語,那就是古文中常用的感嘆詞“嗚呼”,這是一個表示強烈感嘆的詞語。如果用現(xiàn)代的語音去讀它,強烈的感嘆卻用撮口呼,當(dāng)然氣流很不舒暢。但從古音來看,這兩個字也都是魚部字,應(yīng)該把口張開,讀作“啊哈”。那么“烏”字在古代應(yīng)該是讀作“啊”的,這正是對烏鴉叫聲的模仿,是“烏鴉”這種鳥得名的由來。
上一篇:上的解釋|上的意思|“上”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樂的解釋|樂的意思|“樂”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