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幾千年時光,和之一字是世間圭臬,卻也最難真正落實。小到家中糾紛,弟兄反目;大到世上征戰,國都易主。在如今這本是以和平為世界發展主題之一的時代,恐怖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國與國摩擦不斷……和之一事,更是任重而道遠。在這關鍵時刻,為國家守護疆土,為和平保駕護航,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回望過去,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有大將藺相如為和護航。奉命出使秦國,最終幸不辱命,完璧歸趙,拜為大夫;又有澠池相會,以命相逼秦王,守住國譽,拜為上卿。種種事跡,令當時位在其下的廉將軍心生不滿,在一眾人前出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而藺相如并不與其正面對抗,反而次次告病來躲避他,出了門遙望見他也立即調頭,這并不是膽小怕事,而是那顆“向和之心”在發揮作用,國家有難,為民者應當一致對外。最終,二人和解,廉頗也留下了負荊請罪的美名。
可見,和之一字在將。
時光推移,在鼎富盛名的康熙時期,張英也在為和護航。身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的張英,在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關于宅基地的問題上發生爭執,飛書入京讓他出手“擺平”時,并沒有按家人所想,仗勢欺人。“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是張英對家人的回應,也是對和之一字的真正演繹。在這短短四句家書傳回后,老張家主動在爭執線上讓了三尺,鄰居老吳家也讓出了三尺,這至今還為人津津樂道的六尺巷便就這樣出現了。
可見,和之一字在民。
日月變遷,轉眼間我們來到這輝煌的二十一世紀,所有人都應該為和護航。歷經兩次世界大戰,那災難性的年歲是多少人都銘記在心的,因此,我們向往著和平,繪出了象征著和平的和平鴿,可這,并不能覆蓋整個世界。敘利亞,菲侓賓,還有許多國家的無數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仍過著每日擔驚受怕的生活。近期,那令無數中國人憤慨的中美貿易戰也是對和平的挑戰,可我們捫心自問,“和平”真的就是一個假命題嗎?“世界和平”又真的只能是夢想嗎?而顯而易見,這是有著答案的。
因為,和之一字在“我”。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和平,也是這個道理,只要人人都理智些,誠懇些,希望這世界能變的更好,到那時,這世界又何嘗不是美好的人間?人和而家和,家和而國和,國和而世界和,相信在未來,和平之任,不再任重而道遠!
上一篇:張志豪《為”中國“式反思,為“中國”自豪》高中作文
下一篇:何文博《事態變遷·青年責任》原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