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的解釋|樂的意思|“樂”字的基本解釋
最早的“樂”字在甲骨文中像琴瑟之弦,附著干木上。
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孟子曾經有一篇關于“與人樂樂”與“獨樂樂”的論述。意思是說,與大家一塊兒欣賞音樂而快樂,還是自己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在這里,第一個“樂”應該讀作yuè,是音樂的意思。第二個“樂”應該讀作lè,是快樂的意思。這兩個意思之間究竟是一種引申的關系,還是不同的字呢?如果是引申的關系,從文字學的角度來說,古人造字賦予“樂”字最初的意義是什么呢?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注解說:“樂,五聲八音總名。象鼓鼙(pí)。木,虡(jù)也?!卑凑赵S慎的說法,這里的“樂”應該讀作yuè,是音樂、樂器的意思。清代的段玉裁解釋說,樂器的種類很多,而古人造字的時候,選用這兩種鼓的原因在于鼓代表的是春分之音。“木,虡也”說的是“樂”這個字與木有關,而木代表的則是懸掛鐘鼓的架子。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樂”字最初的意思是音樂、樂器。
“樂”既然是各種音樂的總稱,由它引申出快樂的意思就很自然了。所以段玉裁也說,“樂之引申為哀樂之樂”。
在以后的歷史發展中,孔子的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制禮作樂(yuè)”成了歷代統治者進行統治的工具。歷朝歷代都專門設立主管音樂的官署,即“樂府”,有專門的人員進行音樂的搜集整理,這些人被稱之為“樂正”、“樂官”。在他們的努力下,中國古代許許多多的音樂以及需要配樂的詩歌被保留了下來。
同時由于孔子思想中的“制禮作樂”也是君子行為的最終目標,因此在許多的文學作品中,“樂”字也被廣泛地利用。比如“樂府”本來是政府機構的名稱,后來被用來指由這個機構主持下整理的詩歌,再到后來,它就成為一種詩體名稱。三國魏、晉到唐代可以入樂的詩歌,統稱為樂府。宋以后的詞、散曲、戲曲因為需要配樂,有時也稱之為樂府。我國宋代的郭茂倩將先秦到唐五代的樂府詩歌編輯成集,分為十二類,共一百卷,他把這部詩歌集子命名為《樂府詩集》。
“樂”的另一個意思是快樂。因為做某事而感到快樂,又引申出樂意、樂于的意思。因為總是樂于做某事,于是“樂”又可以泛指聲色,指一切可以使人沉迷的事物。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成語“樂不思蜀”的來歷。三國時代的蜀國被滅亡之后,后主劉禪全家搬到洛陽去住。在一次宴會中,魏國的司馬昭叫人故意演奏蜀國的音樂,聽到音樂的劉禪身邊的人都悲傷不已,惟獨劉禪照舊有說有笑。后來,司馬昭問他:“你是不是很想念蜀國啊?”劉禪回答說:“我在這兒過得很好,很快樂,為什么要想念蜀國呢?”在這個成語中,“樂”是快樂的意思?!皹反瞬黄!眲t說的是樂于做這些事情,因此不感到疲勞。這個成語來自東漢光武帝。史書記載他經常通宵達旦地處理國家的事物,皇太子勸他要注意身體,光武帝回答說:“我是因為樂于從事這些工作,所以不感到疲勞。”
而“樂”指聲色的意思可以通過《國語》中的例子來說明:“今吳王淫于樂,而忘其百姓。”這段話說的是吳王總是沉迷于聲色,卻忘記了他的百姓。在這里,“樂”不僅僅指因為音樂而快樂,也是泛指一切使人沉迷的事物。
此外,“樂”(yuè)字還用于姓氏和地名。
上一篇:烏的解釋|烏的意思|“烏”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令的解釋|令的意思|“令”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