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的解釋|衣的意思|“衣”字的基本解釋
衣食住行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基本需要,“衣”的基本作用是蔽體和御寒。
“衣”字是個象形字,在甲骨文中上部像衣領(lǐng),下部像衣襟相疊,兩側(cè)的開口處就是衣袖。金文和小篆的形體變化不大。演變到了楷書時,“衣”字才完全失去了衣服的樣子。“衣”本來只指上衣,字形也是上衣的樣子。現(xiàn)在的“衣裳”是一個詞,古代卻是兩個詞,“衣”指上衣,“裳”指下身穿的衣裙。《詩經(jīng)》中說:“東方未明,顛倒衣裳。”意思是東方天還沒有亮,慌亂中上衣和下裙穿顛倒了。《詩經(jīng)》中還有:“綠兮衣兮,綠衣黃裳。”意思是綠衣服啊綠衣服,綠色上衣黃色裙。
“衣”后來用為上衣下衣的統(tǒng)稱,如“缺衣少食”、“節(jié)衣縮食”、“豐衣足食”、“穿衣吃飯”。但在衣、褲對舉時仍專指上衣,如棉衣、棉褲、毛衣、毛褲、襯衣、襯褲等。
在佛教中袈裟和缽合稱為“衣缽”,中國禪宗初祖至五祖師父傳授給徒弟道法,通常交付衣缽作為信物,“衣缽”后也用來泛指師傳的思想、學(xué)問、技能等,如繼承衣缽、衣缽相傳。
衣和帽合稱“衣冠”,也可以泛指身上的穿戴。有一種墳?zāi)菇小耙鹿谮!保驊?zhàn)亂、海難、失蹤等原因,死者的尸骸無法找到,就只好用衣帽等遺物立墳,這種墳就叫“衣冠冢”,如江蘇省江都縣廣儲門外的梅花嶺上,就有明代史可法的衣冠冢。“衣冠禽獸”是指穿衣戴帽的畜牲,喻指不知禮儀、行為如同畜生一樣的人。服裝整齊漂亮可以叫“衣冠楚楚”。
衣服破爛不堪叫“衣衫襤褸”,也叫“衣不蔽體”。“衣香鬢影”則用來形容婦人的儀態(tài)閑雅、服飾艷麗。
衣服的基本作用是蔽體,由遮蔽身體可引申指包在物體外面的東西,如炮衣、劍衣、腸衣、糖衣丸藥,也可指物體的外皮,如芋衣、花生衣。
“衣”是個名詞,又可以用作動詞,意思是“穿”,讀作yì。如《莊子·盜跖》里有“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意思是說不耕種卻吃糧,不織布卻穿衣。
《史記》中談到楚、漢相爭時,韓信奉漢王劉邦的命令,率軍攻齊,齊王田廣向楚霸王項羽求援,項羽就派大將龍且(jū)領(lǐng)兵前往,不料田廣、龍且都被韓信打得大敗,龍且還在這次戰(zhàn)役中喪生。項羽心里很著急,就派武涉去勸韓信背離劉邦,鼓動他自立為王,與劉邦、項羽三人平分天下。但韓信拒絕了武涉的勸說,他說:我以前在項王手下,沒有受到重用,項羽也不聽我的計策,所以我改投漢王門下。漢王任命我為上將軍,“解衣衣我,推食食我”。他這樣信任我,我怎么能背離他呢。“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意思是說脫下衣服給我穿,分出食物給我吃。第一個“衣”是名詞,第二個“衣”是動詞。現(xiàn)在就用“解衣推食”來形容對人特別關(guān)心體貼,甘苦與共。
用“衣”作意符的字,大都與衣服或布匹有關(guān)。“衣”作意符放在字的左邊,寫成:“衤”,如“初、襯、衫、襖”等;放在字的下部,仍寫成“衣”,如“裘、裳、袈、裟”等。需要注意的是,衣字旁與示字旁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衣字旁多一個點兒。我們在書寫的時候一定要分辨清楚。如果這個字與衣服有關(guān),就寫成衣字旁,如果與鬼神、祭祀等方面的意思有關(guān),就寫成示字旁。
上一篇:行的解釋|行的意思|“行”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袖的解釋|袖的意思|“袖”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