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的解釋|漆的意思|“漆”字的基本解釋
漆作為一種涂料,分成天然漆和人造漆兩種。天然漆就是漆樹皮里的黏汁。古人割破漆樹的皮,收集流出的液體用做涂料,這種涂料便是著名的“中國漆”。小篆的“漆”是個上下結構的會意字,上部的符號表示“樹木”,下部的符號表示“樹上流淌的汁液”。因為“漆”是一種液體,后來人們又用左邊加上“水”的符號表示“漆”。其實有“水”的這個“漆”字本來就有,它原是一條河流的名稱,并不表示“油漆”的“漆”。
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古人便知道漆樹的汁液是極其珍貴的涂料。用漆涂過的器具色澤明亮,防腐耐蝕,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天然的漆液在使用前經過加工煉制,摻調多種礦物性和植物性染料,可以制成多種顏色的漆。由于漆本身就是很好的粘和劑,而且器物涂了很多層漆以后,表面的厚度和硬度很適合雕刻花紋,更能增加器物的美感。中國各地發現了很多早期的漆器實物。在新石器時代遺留下來的陶器上也常常發現用漆涂上的花紋。這些漆器已經表現出很高的水平。
漆樹原產于中國,生長在東經79°以東,北緯39°以南的廣大地區,如貴州、四川、云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陜西、河南等地。我國古代對漆的應用十分廣泛,漆樹是當時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在《尚書》中有“兗州、豫州貢漆”的記載。這說明我國在夏代就已經有經濟漆林的存在,并且把生漆作為貢品。周代時,漆工制品已經相當完備,如日常用品、交通工具、禮器、樂器、兵器、葬具,幾乎都用漆來涂飾。政府還設有漆園,并派官員專門管理。根據《史記》記載,生活在戰國時代的莊子,就曾經做過管理漆園的官吏。漆樹生產在社會經濟上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歷代都把漆樹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生產。
古人還用漆在竹簡上書寫文字。但漆的最早使用并不始于書寫文字,而是用于生活器具的涂飾。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漆器,是距離現在七千多年的一只木碗。到商周時期,漆器上不僅有用朱紅、黑兩種顏色的漆描繪的花紋,而且還鑲嵌了蚌殼、螺鈿片、金銀以及玉石等作為裝飾。漆的用途從應用發展到裝飾。到了戰國時期,漆器的特性越來越被人們認識,深受人們的喜愛,在許多生活領域中漆器逐漸取代了青銅器皿的地位。秦漢時代漆器工藝水平空前發展,漆器數量、品種之多,工藝之精,生產地域之廣,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隨著瓷器制造技術的日益成熟,漆器便由日常生活用品向工藝品方向發展。漆是一種“涂料”,以后漆也指“把這種涂料涂在器物上”,如“漆家具”,“把門漆成紅色”。“漆”當然還能指“漆樹”。
漆樹的皮割開后流出的液體開始是乳白色的,但是跟空氣接觸后經過氧化逐漸變成黑色,于是“漆”又有一個意思,就是“黑”。《周禮》中提到“漆車”,“漆車”就是“黑色的車”;我們現在還說“漆黑的頭發”、“漆黑一團”,“漆黑”的意思是像漆一樣黑,也就是非常黑。因為“漆”的粘著性很強,本身是一種粘和劑,于是有了成語“如膠似漆”。“如膠似漆”是說感情深厚,像膠和漆一樣難分難舍。
上一篇:浴的解釋|浴的意思|“浴”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煉的解釋|煉的意思|“煉”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