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的解釋|困的意思|“困”字的基本解釋
從前,有個秀才,不知發(fā)家致富之道,坐吃山空,一貧如洗。他思來想去,總想不出其中的道理。一天,他看見院中一棵根深葉茂的槐樹,似有所悟:“四四方方一個院子,里面長一棵樹,不正是困難的‘困’字嗎?無怪生活這樣貧困潦倒。”他馬上命令兒子,快將那棵槐樹砍了。兒子看那棵槐樹根深葉茂,又大又粗,總是不忍心去砍,但又找不到說服父親的理由,只好從命。他剛要舉起斧頭的時候,忽然計上心來,于是放下斧頭對父親說:“砍樹不難,只怕是砍了樹以后,還有更不吉利的兆頭呢!把樹砍了,可是咱們?nèi)诉€住在里面呀,這不成了囚犯的‘囚’了嗎?咱們寧愿清貧,也不能做囚犯呀!”秀才見兒子說得有理,只好作罷。
“困”字是個會意字。外面是一個方框“囗”,這個字不念口(kǒu),念圍(wéi),就是包圍的“圍”的古字。清代學(xué)者段玉裁說,古代的“圍”字就是寫成四方框的樣子,后來這個四方框的“囗”(圍)字被廢棄了,而這個方框里加“韋”的“圍”字卻通行起來了。“困”字的中間是個“木”字,“木”就是“樹”,甲骨文的“木”也就是像一棵樹。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困”字的本義是“故廬也”。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叫“故居”。外面的框就是院子的四面圍墻,院子里栽上桑樹就可以養(yǎng)蠶織布。
因為四面都被墻圍起來,所以就引申出圍困的意思。成語有“困獸猶斗”,意思是說被圍困的野獸仍然要搏斗,用來比喻陷入絕境中還要極力掙扎。
由于被圍困,所以各方面的供應(yīng)都很缺乏,于是又引申出艱難的意思。戰(zhàn)國時候,楚懷王被張儀欺騙,跟齊國斷了交,等到秦軍進(jìn)攻楚國的時候,楚國向齊國求救,齊國很生氣,不肯出兵相救,所以楚國只能處在極其艱難的困境中。
宋朝末年,有一個學(xué)者,名叫王應(yīng)麟,以博學(xué)多才著稱,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困學(xué)紀(jì)聞》。這部書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廣博,有對儒家經(jīng)典的考證,對天文歷法的研究,對歷史地理的考察,以及對詩文的評價,等等。這里的“困學(xué)”二字,出自《論語》,《論語》中說:生來就知道的是上等;學(xué)習(xí)然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在實踐中遇到困難再去學(xué)習(xí),是再次一等;遇到困難而不學(xué),這是最下等的人了。王應(yīng)麟把自己的著作稱作“困學(xué)”,這是謙虛的說法。
由物質(zhì)上的困難很容易就引申出精神上的困難,那就是疲勞。《管子》一書中說:“夫鳥之飛也,必還山集谷,不還山則困,不集谷則死。”意思是:鳥不管飛出多遠(yuǎn),最后總要回到山谷中,否則不是疲勞就是死。
由疲勞再引申出解決疲勞的辦法,那就是睡覺。《老殘游記》第五回有這么一句話:“我困在大門旁邊南屋里,你老有事,來招呼我罷。”其中的“困”就是睡覺的意思。不過,當(dāng)“睡覺”講的“困”字,人們又給它造了一個新字,寫成“睏”,旁邊多了一個“目”字,表示睡覺要閉上眼睛的意思。后來在簡化漢字的過程中,這個“睏”字的“目”字旁又被簡化掉了。
“困”的同義詞是“乏”。據(jù)《尚書》記載:“行而無資謂之乏,居而無食謂之困。”意思是說旅行當(dāng)中沒有了資金叫“乏”,居家過日子沒有吃的叫“困”。
上一篇:呼的解釋|呼的意思|“呼”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墨的解釋|墨的意思|“墨”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