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識丁》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目不識丁的拼音:mù bù shí dīnɡ
解釋 丁:指簡單的字。形容人不識字或沒有學問。
出處 《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唐代幽州節度使張弘靖出身富貴,剛任職幽州時不了解風土人情,不能和百姓、士兵打成一片。他手下有兩個親信,一個叫韋雍,一個叫張宗厚,輕狂放肆,喜歡酗酒,經常半夜喝醉了才打道回府,而且一路上滿街火把,燈火通明,前后護衛呵斥罵人之聲不絕,弄得全城雞犬不寧。韋雍等人經常責罵手下的官吏,把他們稱作“反虜”。他們謾罵手下的士兵說:“現在天下太平無事,你們這些人即使能拉開兩石的強弓,還不如認識一個最簡單的‘丁’字。”
后來,因為張弘靖克扣朝廷賞賜,士兵發動叛亂,囚禁了張弘靖;抓住了韋雍和張宗厚,以及和他們同類之人,并將他們全部斬殺。叛亂過后,朝廷另外派人擔任幽州節度使,把張弘靖貶為撫州刺史。
近義 胸無點墨
反義 學富五車
例句
過去許多人沒有讀過書,目不識丁,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了。
上一篇:《盛不忘衰,安必思危》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瞎子摸象,夏蟲語冰》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