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的解釋|勾的意思|“勾”字的基本解釋
“勾”在甲骨文中像兩把彎鉤勾住一個扣環(huán)的形狀,《說文解字》把它解釋為“曲也”,本義為彎曲。在甲骨文、金文中,“勾”與“句”字形相同,在小篆中卻是勾勾相扣環(huán)居其中。從隸書開始才分為兩個字,讀音、意義也開始不同,本義和本義相關(guān)的引申義用“勾”來表示。例如:“勾兵”,是指古代戈戟一類的兵器,因為它的前頭彎曲,便于鉤殺而得名。“勾欄”指的就是欄桿,也指宋元時期說書、演戲、玩雜技的游樂場所。這種場所四周以欄桿圍場,所以,這里的“勾”也可以寫成加木字旁的“構(gòu)”字,說成“構(gòu)欄”或“構(gòu)肆”。元代以后,由于妓院也有這樣的設(shè)施,所以也用“勾欄”代指妓院。勾龍,相傳為黃帝時水官共工的兒子,因為他治水有功,被奉為神。勾芒,相傳是古代主管樹木的官,又用以指木神。
“勾”由本義“彎曲”引申,它也可以作動詞,有勾住、引起、連帶的意思,如勾起、勾引、勾魂攝魄等等,也有用筆打勾、涂去的意思,如“勾決”,是舊時執(zhí)行死刑的一種司法程序。根據(jù)清代的制度,各地將判死刑的案件先申報刑部,再轉(zhuǎn)奏皇帝批準。凡是皇帝朱筆勾出的名字,就下發(fā)“勾決”的文件,通知有關(guān)地方執(zhí)行死刑。而“一筆勾銷”中的“勾”是“涂去”的意思,勾留,是耽擱的意思。白居易的《春題湖上》這首詩中有這樣兩句:“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意思是說,沒有離開杭州而去,一半原因是耽擱到了西湖上。
“勾”也可以引申作名詞,指彎鉤。這一意義后來寫作帶金字旁的“鉤”字。“勾”在古代還用來指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構(gòu)成直角的較短的邊,如大家都熟知的“勾股定理”,它出自中國最早的天文算學著作《周髀算經(jīng)》,是古代的數(shù)學名詞。它是以直角三角形的橫邊為勾,豎邊為股,斜邊為弦,勾的平方加股的平方等于弦的平方。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臥薪嘗膽”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句踐。句踐,是春秋時期越國的國王,先是被吳王夫差打敗,句踐屈膝求和,忍辱負重,自愿作夫差的奴仆,侍奉左右。被釋放回國后,句踐臥薪嘗膽,發(fā)憤圖強,后來終于滅掉了吳國,最后稱霸中國。
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北流市東北部,有一個主要由石灰?guī)r構(gòu)成的山名叫“勾漏山”。此山山峰矗立如林,山下的“勾漏洞”,長1.5公里,包括寶豐、玉闕、白沙、桃源四個洞,洞內(nèi)深幽宏敞,鐘乳石千姿百態(tài)。“勾漏洞”以“勾、曲、穿、漏”而得名,“勾漏山”也因此而得名。
“勾”也讀作ɡòu,如“勾當”。在古代,“勾當”是一個中性詞,它可以作動詞當“辦理”講,也可以作名詞,指事情,還可以指古代官名。唐代德宗時期,為了表示對宦官的恩寵,設(shè)置“監(jiān)勾當”。在今天,“勾”只保留了“事情”這個義項,多用作貶義詞,指壞事情,如“罪惡勾當”。
上一篇:勢的解釋|勢的意思|“勢”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衛(wèi)的解釋|衛(wèi)的意思|“衛(wèi)”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