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金口木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金口木舌:jīn kǒu mù shé
詞源:《論語·八佾》:“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于斯也, 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p>
詞由:孔子在周游列國中到衛國時,衛國的儀邑,有個封人,就是掌管典守封疆的官,要求見一見孔子,他說:“凡是君子到我這個地方,我是沒有不見一見他的?!笨鬃拥碾S從學生看他來意是誠心的,就引他進去見孔子。他見了孔子出來,對眾學生說:“你們這一班人不必憂慮沒有事情做了。天下混亂的時間已經很長了,亂長了就必然會出現大治的局面。我看你們的老師確實是一個有道的人。我看天老爺是要你們的老師做一個木鐸,即金口木舌那樣的人啊!”
詞義:古代宣布政教法令,巡行時搖振木鐸,以引起眾人的注意。木鐸是以金為鈴,以木為舌的,所以木鐸又稱金口木舌。比喻傳道的人。
書證:漢·揚雄《法言·學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南朝·梁·何遜《七召儒學》:“方領圓冠,金口木舌,談章句之遠旨,構紛綸之雅說。”
上一篇:成語《量能授官》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金谷酒數》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