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揖盜,自招其禍
“開門揖盜,自招其禍”比喻人們舉措失當,做了有利于敵人的事。出自《三國志·吳志》:“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揖盜,未可以仁也?!?/p>
三國時期,東吳孫策被三個刺客圍攻,身中數槍,不治而死。臨死前囑咐說把吳國的領導權交給弟弟孫權。孫權這時只有二十多歲,為哥哥去世非常傷心,日夜啼哭不止,眾臣勸也勸不住。
大臣張昭嚴厲地說:“主公,現在不是你哭泣的時候。四周強敵環伺,國內人心浮動,有多少事等著你去處理,你卻只顧傷心,百事不問。諺語說:‘開門揖盜,自取其禍’,你這不等于把國門打開,毫不防御,讓敵人自由出入嗎?”
孫權是個非常聰明的人,聽了張昭的這番話,立即振作起來,整頓防務,獎勵生產,團結全國上下,不久便把吳國治理得比孫策時期更強盛了。
上一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下一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