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身兩役》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一身兩役:yī shēn liǎng yì
詞源:《南史·張充傳》:“(張充)右臂鷹,左牽狗。……(張)緒曰:‘一身兩役,無乃勞乎’。”
詞由:南北朝南齊的張充,喜好打獵。有一天他出外打獵,左手牽著獵犬,右臂上站著一只鷹,神氣十足,十分瀟灑。他父親張緒看見了便幽默地說:“你一人同時做兩件事,豈不太勞累了嗎?”張充連忙跪下對他父親說:“常言道,三十而立,我今二十九歲了,請允許我明年改吧。”張緒說:“過而能改,那就好了。”第二年張充發奮學習,博覽群書,后終被征為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詞義:一個人做兩件事。亦作“一身二任”。
書證: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一身而二任焉,雖圣者不可能也。”
上一篇:成語《一薰一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萬死不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