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梅·蠟梅》詠蠟梅詩鑒賞
陳師道
一花千里香,更值滿枝開。
承恩不在貌,誰敢斗香來。
陳師道(1053—1102),字履常、無己,號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時因蘇軾推薦,為徐州教授。后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等職。家境困窘,苦吟不止。常與蘇、黃唱和,是江西詩派的代表詩人之一。有《后山先生集》。他的這首詠蠟梅的五言絕句寫得頗具情致。
“一花千里香,更值滿枝開。”落筆便從蠟梅花香說起。運用夸張語調突出蠟梅之香,一花尚有千里遠香,更何況滿枝開放之時呢?“一”與“千里”形成強烈對照,使人頓感蠟梅花開滿枝頭,香氣濃郁襲人。這一句是從詩人眼所見的蠟梅花開形象。視覺上,滿枝花開,嗅覺上,香飄千里。作者描寫的角度是自外于蠟梅。第三、四句則轉而從蠟梅角度來敘述。“承恩不在貌,誰敢斗香來。”儼然是蠟梅在向人們宣戰,誰敢同我斗香來。其語氣之堅決,態度之決絕,還真有點火藥味。唐人有詩句“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說女子能不能得到君主的恩寵不僅靠容貌嬌艷,教我怎么去打扮修飾自己呢?借此諷諭朝廷用人不憑真才實學。陳師道在這里直接搬用原句,用其本意。我蠟梅花不靠花色艷美、花朵姣好來取悅于人,而是靠內在的質地香飄千里來爭勝。這種借用前人詩語來表達新意的手法正是江西詩派所提倡的所謂“無一字無來歷”、“點鐵成金”、“脫胎換骨”法的具體運用。陳師道家里人生活十分困窘,連老婆孩子都養活不了,仍然吟詠不絕。當他吟詩時家里人都得脫開,時稱“閉門覓句陳無己”。錢鐘書先生說“他的情感和心思都比黃庭堅深刻,可惜表達得很勉強,往往格格不吐……仿佛聽口吃的人或病得剩一絲氣的人說話,瞧著他滿肚子的話說不暢快,替他干著急。只要陳師道不是一味把成語古句東折西補,或者過分把字句簡縮的時候,他可以寫出極樸摯的詩。”(《宋詩選注》)這首詩就可以說是極樸摯的詩。或許可以說也有他的一點不平之氣在里面。他還有兩首詠蠟梅之作,也是著眼“香”。“寒里一枝春,白間千點黃。道人不好色,行處若為香”“色輕花更艷,體弱香自永。玉質金作裳,山明弄風影。”(《和豫章公黃梅二首》)可以看作是這首詠蠟梅的同調。不過,顯然不如這首簡捷、明快。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王十朋《點絳唇奇香蠟梅》詠蠟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