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虛心好學
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清圣祖仁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大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康熙帝8歲登基,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他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死后葬于清東陵之景陵,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康熙帝5歲開始讀書,讀起書來手不釋卷、書不離身,每天竟達10余小時之多。他每天都是在凌晨5點起床讀書,少時親政后,日理萬機,依然讀書不輟。他曾經說:“聽政之暇,即在宮中披閱典籍,殊覺義理無窮,樂此不疲。”又說:“讀一卷書即有一卷之益,讀一日書即有一日之益。”
他的祖母孝莊曾經對他說:“你不用參加科舉考試,不必這樣辛苦讀書。”可是他還是堅持讀書,一天都不放松。至青年時,經、史、子、集便滾瓜爛熟。他每次外出時,都把書帶上,趁著夜色還在讀書。他給自己制定了每天至少寫1000個毛筆字的任務,即使后來他年老了,得了中風,右手不能寫字了,他還堅持用左手寫字。
康熙讀書非常注重虛心求教,不恥下問。比如對于漲潮和退潮的問題他曾經非常困惑,于是他便親自到漲潮的地方向當地老百姓請教,并讓當地人做記錄,然后他又詢問國外的漲潮和退潮的事例分析。最后得出一個結論:漲潮和退潮與月亮的盈虧有關。
他在治理國家的實踐中,知道了自然科學的重要,便苦學起自然科學來。據史書《正教奉褒》記載:他親自召見外國傳教士中明白自然科學的徐日升、張誠、白進、安多等人,請他們輪流到內廷養心殿講學。講學內容有:量法、測算、天文、歷法、物理諸學。就是外出巡視,他也邀請張誠等人隨行。
康熙帝虛懷若谷,認真學習,甚至還親自演算,一絲不茍。西人張誠在給自己國家的報告中也說:“每朝四時至內廷侍上,直到日沒時還不準歸寓。每日午前二時間及午后二時間,在帝側講歐幾里得幾何學或物理學及天文學等,并歷法炮術的實地演習的說明,甚至有時忘記用膳。”康熙帝還向國內許多有學問的人請教,使自己的學問更精更深,特別是在自然科學方面更有造詣。他還接受數學家陳厚耀的建議,編纂了一本集當時數學之大成的百科全書《數理精蘊》。
他曾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打破滿漢界限,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廣收天下士子之心。他創建了南書房制度,并親臨曲阜拜謁孔廟。康熙帝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歷象考成》、《康熙永年歷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歷法和地圖。康熙帝還褒封道教白云觀方丈王常月,并依于門下。
妙語點睛
康熙在養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方面做出了榜樣,值得我們學習。一個人讀一點書并不困難,一年讀一些書也不困難,難的是堅持65年讀書,這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和借鑒。
警世良言
凡看書不為書所愚,始善。
——康熙
上一篇:崔鴻月下讀書
下一篇:徐霞客游歷三十年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