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須恐懼,有些路你必須坦然面對
隨著年歲一天天增長,我們的經驗和閱歷也越來越豐富。這時,我們也許會突然意識到,原來父母曾經對我們的叮嚀都是那么可貴。遺憾的是,當初年少無知的我們沒有把這份愛的叮嚀放在心上,而是將其作為百無一用的嘮叨置之腦后。直到我們也走到了父母的年紀,才恍然大悟,這么深刻的道理一定要提前告訴孩子,以避免他們走彎路!真正等到成了父母,我們才發現孩子正在和我們犯著同樣一個毛病,即把父母滿懷好意的經驗之談當成毫無用處的嘮叨置之腦后。一代又一代,就這么走著彎路。其實,這是人生必然的經歷。很多事情,如果不涉及原則性問題,我們應該給予自己一定的空間。人們常常用“不撞南墻不回頭”來形容那些不接受別人善意的意見的人。實際上,這個問題在很多人身上都有。對于那些并非會釀成嚴重后果的事情,我們不妨少說一些,不管是對子女也好,還是對自己也好,有的時候,切身的經驗和體會是比別人的任何說教都醍醐灌頂的。因此,有些彎路是必須走的,我們無須恐懼,只需要坦然面對即可。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創立了“從做中學”的教育理念,目的在于提倡父母、老師不要僅僅一味地教授孩子現成的知識,而是引導孩子去體驗。有些錯誤,即使父母師長警告了一百遍,孩子依然會存在好奇心去嘗試,而假如讓孩子親身體驗一次,他也許就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其實,“從做中學”的教育理念不僅適用于孩子的教育問題,也同樣適用于成人社會。很多時候,我們為自己沒有聽取其他人的勸告犯下錯誤而追悔莫及,卻不知道,自己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經驗是更為可貴的。人生沒有捷徑,很多事情,不去嘗試,你就不知道結果如何。所以說,人生的很多彎路是必須走的。就像爬山,在山腳下的時候,我們多么希望有一條天梯直達山頂,然而,我們滿眼望去都是荊棘,這使我們必須在摸索中流淚流血前進。直到抵達山頂之后,從山頂往下來,我們才發現原來真的是有捷徑的,只不過這個捷徑是我們自己踏出來的。不要因為那些曾經的失敗和痛苦而懊喪,要知道,你之所以能夠成長為今天的你,就是因為那些曾經的經歷。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個人之所以能夠擁有今天,都是因為他們曾經因為走彎路磨破了腳掌,因為走錯了撞得頭破血流,因為哭過所以才知道笑的幸福。
進入公司后,他成了初生牛犢,因為他天不怕、地不怕。當然,他之所以如此有膽識、有氣魄,很大一方面原因是他的爸爸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對于他,爸爸沒有提出過高的要求,只是讓他像一名普通員工一樣就可以了。因此,他卸下了心里所有的負擔,每天朝九晚五,和大多數同事一樣從事著最普通的工作。
后來,他憑借自己的努力進入公司的銷售部門,并且在幾年打拼之后成為銷售部的主任。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公司在甘肅那邊沒有設立分銷點,因此主動請纓,要求去甘肅拓展市場。盡管他的頂頭上司并不表示贊同,他還是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并且直接越級請示了爸爸。出乎他的意料,爸爸同意了。就這樣,躊躇滿志的他帶著一班人馬趕赴甘肅,想在那里大展拳腳。結果,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半年過去了,他們的工作毫無起色。他不得不回到公司述職,總結自己失敗的經驗和教訓。此時此刻,他當然已經知道頂頭上司說的反對理由都是存在的,而且很現實,因此他深刻地反省了自己,說自己的決策失誤給公司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對此,爸爸只是淡淡地說:“我早就知道這個結果,因為你犯的錯誤,公司的前輩也曾經犯過。”他很驚愕,問爸爸:“那您為什么不攔著我呢?”爸爸笑著說:“我為什么要攔著你?我攔著你,你會聽嗎?現在這樣不是挺好,你以自己的切身經驗給自己上了一課,這比別人說什么都強。”
果然,在職業生涯中,經歷這次挫折之后,他迅速地成長和成熟起來,成為爸爸理所當然的接班人。
假如爸爸攔著他,他會改變主意嗎?即使改變了主意,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不改變主意,結果將會依然如此。事例中的爸爸很聰明,他沒有阻攔自己的兒子,而是讓他自己去走彎路,去成長和成熟。
人生之中,有些彎路是不必走的,如前人留下來的經過驗證的文化科學知識等,我們只需要理解、消化和應用就可以了。然而,有些彎路是必須走的,如人生的經驗和閱歷等,我們必須親自去實踐了,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豐富。
上一篇:敢想敢做,度過敢于拼搏的人生
下一篇:早點學會選擇,人生沒有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