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付出越多,朋友越多
我們知道,在一個關系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多是以“情”為紐帶聯系在一起的,求人辦事,如果有人脈,那么,就會順利得多。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我們若要想得到別人的回報,就必須先積累人脈,他日,才可以讓人脈為己所用。要想人愛己,己須先愛人。只有時刻存有樂善好施、成人之美之心,才能為自己多儲存些人脈的債權。生活中,我們都明白人們為什么購買保險和基金,這也是一種投資。
劉云是某電器公司的銷售部經理,在他所在的城市,他幾乎壟斷了幾家大型公司的電器市場。
當下屬問及“劉經理是怎么做到”的時候,他說:“其實做法很簡單,那就是對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經常施以小恩小惠,然而,我要巴結的不僅是這些高層董事,對于那些地位稍低的底層干部甚至普通員工,我們也要維系感情。”
接下來,劉云說:“聯絡他們,也要有的放矢。在‘行動’前,一定要先調查清楚你所打交道的人的學歷、人際關系、工作能力和業績,作一次全面的調查和了解,當判斷這個人是個潛力股,日后可能有所成就時,你就要記住,不管他有多年輕,你都要盡心款待。”的確,劉云明白,這樣做,雖然暫時看起來會比較虧,但這卻是播種人情這顆種子的最佳方法。
劉云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現在,無論哪行哪業,都有他的朋友。在這些朋友中,有誰晉升了或者加薪了,他都會第一個幫其慶祝,當對方感謝他時,他卻說:“我們公司取得了現在的市場和成績,完全是靠貴公司的抬舉,因此,我向你這位優秀的職員表示謝意,也是應該的。”這么說的用意是不想讓這位朋友有太大的心理負擔。其實,幾乎他的所有朋友都認為他是個大好人,因此,他的業務總是源源不斷!
這位銷售經理采用的就是放長線釣大魚的策略,果然“姜還是老的辣”,這也揭示了:一個人只有懂得付出,才有回報。只懂得向社會索取,而不懂得奉獻的人,是遲早被社會拋棄的。人際交往中,你的心地越是無私,越是慷慨大方,越是毫無保留地與別人交往,你獲得的回報就越多。
然而,我們生活的周圍,總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總是抱著“臨時抱佛腳”的態度,平時對朋友不理不睬,也不聯系朋友,到了關鍵時刻就希望朋友來幫忙,朋友又怎能伸出援手呢?更有一些人,他們平時不僅不為朋友兩肋插刀,反而在關鍵時刻落井下石,這種人吝嗇付出微弱的同情和絲毫的給予,只希望從別人那里索取。這種人大多會被拋棄,沒有人愿意再給他幫忙,時間一長,即使他意識到了自己的自私,但他卻在一步步堵死自己所有可能的路,同時也在拒絕所有可能的幫助。
因此,我們要學會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交友處事也是如此,友誼之花,須經年累月培養;做人做事,不可急功近利。萬事求人難,其實,用人脈打通關系不是立竿見影的方法,這需要有預見性的感情投資,并耐心等待,辦事時才會成功。為此,我們可以從身邊做起,幫助那些困境中的人。例如,生活中,人人都會遇到一些困難、矛盾和問題,都需要別人的關心、愛護,更需要別人的支持、幫助。如果我們能主動關心、幫助他人,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那么,你就能隨時隨地得到他人的幫助,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從這個意義上講,“助人”也就是“助己”。
人脈需要投資,需要積累,還有一個含義,那就是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說,不要把好處一次性給盡,要有長遠的眼光,要做到一點一滴地給,做到不露痕跡,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好,才會心存感激。為此,我們在人脈投資的時候,需要掌握以下一些要領:
(1)注意照顧對方的面子,在語言或者行動上切勿太過直白和張揚,而應在不顯山不露水間做到,從而體現你的善解人意和細心。
(2)感情投資一次不可過多,對方若還不起你的感情債,必會覺得心里有愧而有意疏遠你。
(3)要學會看對象,對那些懂得知恩圖報的人進行感情投資。有些人像狼一樣喂不飽,你幫他的忙,說不定還會被他反咬一口。
當然,究竟怎樣去結得人情,并無一定之規。總之,我們可以在關鍵時刻替自己積累一些人脈,當自己有困難的時候說不定就能得到別人的回報。雪中送炭、口渴喂水,對身處困境中的人僅有同情之心是不夠的,應給予具體的幫助,使其渡過難關,這種分憂解難的行為最易引起對方的感激之情,進而形成友情。
總之,我們需要明白的一點是,你從別人那兒獲得的任何東西都是你原先付出的東西的回報。與人交往,你付出得越慷慨,你得到的回報就越豐厚;反過來,你越吝嗇小氣,你得到的就越微薄。當然,如果不是真心地付出,那么,你收獲的也只能是一條淺淺的溪流,而不是寬闊的大江。
上一篇:你什么都想要,只會什么都得不到
下一篇:做自我生活中生命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