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都想要,只會什么都得不到
人生在世,我們面臨的抉擇實在是太多。而有選擇,自然就會有放棄。因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你什么都想要,那么,最終,你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那么,哪個會被你忍痛割愛呢?人生旅途中,經常會遇到三岔路口,何去何從?
的確,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選項都是非常具有誘惑力的,但卻不能同時擁有。在魚與熊掌的選擇中,我們往往喜歡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優柔寡斷。但要明白的是,你必須學會抉擇,學會舍得。生活的辯證法也告訴我們這一道理,“得”與“失”之間也是矛盾的統一體。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時,你必須有取有舍。取就必須舍,舍了才能取。例如,要成功就必須放棄享樂;選擇家庭的同時就得放棄單身生活的很多自由;選擇內心平靜的同時就得放棄對權力和金錢的追逐。在必須拿定主意的那一刻,你會猶豫彷徨、無所適從嗎?關鍵處、緊要時,你能當機立斷、正確選擇嗎?有這樣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在仙霧繚繞的山中,有一位仙子,她有偉大的神力,可以決定什么花開成什么顏色、什么樣子。
有一朵蓓蕾,它非常美麗,很受仙子喜愛,仙子給了它優先選擇顏色的特權。然而,令仙子失望的是,蓓蕾因為選擇太多,一直拿不定主意。當花季過后,仙子在山谷中發現了它——一朵未來得及開放便枯死的蓓蕾,只是因為它選擇太多卻始終無法作出選擇。
這朵蓓蕾最終為什么會凋謝?就是因為它什么都想得到,最終錯過了花期。其實,我們人類何嘗不是重復著這樣的悲劇呢?我們的一生,會經常站在抉擇的交叉路口,而且,很多時候,這些選擇是單項的,比如,填報志愿時,你有兩個都很喜歡的專業;就業后,你遇到了兩份都不錯的工作;到了適婚年齡,你周圍的異性讓你都很滿意……當遇到多個選項、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時候,你有能力和魄力做出明智正確的抉擇嗎?
可能你會認為,擺在眼前的都是我所要,舍棄任何一個,都會讓我痛苦。但你必須明白的是:只有果斷地放棄其中之一,才會得到、擁有其中之一。只有做出選擇,才不至于什么都得不到。選擇是一門看似簡單卻十分有講究的藝術。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選擇的正誤和效率,是一個人價值取向、思想水平、道德意識和判斷能力的綜合反映。
一些看似無謂的選擇其實是奠定我們一生重大抉擇的基礎,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無論多么遠大的理想,偉大的事業,都必須從小處做起,從平凡處做起,所以對于看似瑣碎的選擇,也要慎重對待,考慮選擇的結果是否有益于自己樹立的遠大目標。
有選擇就必須舍棄,而舍棄,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很多時候,一旦失去,就意味著永遠不再擁有,但是,不想舍去,想擁有一切,最終你將一無所有,這是生命的無奈之處。如果你不放棄眼前的熱烈,就無法享受花前月下的溫馨……生活給予我們每個人的都是一座豐富的寶庫,但你必須懂得,選擇適合你應該擁有的,否則,生命將難以承受!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在走自己的路,在面臨人生選擇的時候,只有那些志向遠大的人,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才能作出正確的取舍,把握自己的命運。因為只有遠大的目標才是我們作抉擇的準繩。孟子曰:舍生取義。這是他的選擇標準,也是他人生的追求目標。
在面臨選擇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知道,我們需要什么,哪些才是對自己最重要的,哪些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曾經有個虔誠禮佛的人,在一次追尋佛陀的足跡中,一不小心掉下了懸崖,恰巧抓住了一根樹枝。此時,佛陀顯靈了。佛陀告訴他,只有放下手上的樹枝,才能有活下來的機會。可是那個人卻不肯放下,把樹枝抓得緊緊的。佛陀搖了搖頭說:“你不肯放手,任誰也救不了你。”
從前,上帝給了兩個窮人獲得財富的機會。這兩個人聽從上帝的指令,來到一座山洞。進去前,上帝告訴他們,時間有限,拿到自己想要的財富一定要及時出來。他們滿口答應了。其中一人進去后,拿了兩塊黃金就出來了。可另一個人進去,被滿洞的金銀珠寶吸引了,他什么都想拿,卻不知道該拿什么好,正猶豫間,寶庫的大門緊緊地關閉了。
可見,有些選項看似誘人,但如果不適合自己,那就要果斷舍棄。作出什么樣的選擇,要視自身條件和具體情況而定,要有主見,不能人云亦云。
有時候,我們選擇的似乎只是如何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但實際也是在對自己的人品、人格作出選擇。選擇必須考慮到社會效益,不能圖一時之快或蠅頭小利而失去做人的道德、良心和信任。
總之,人的一生需要我們放下很多東西。古人云: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如果不是我們該擁有的,那么我們必須學會放下。人生注定要經歷多姿多彩的風景,唯有放下才能擁有別致的風韻。過去常聽人說,要懂得放棄。放棄是對事物的完全釋懷,是一種高妙的人生境界。而放下則更具有絲絲縷縷的難舍情懷,是一首悠揚的樂曲,在每個人的心底奏起。
上一篇:你人生的目的地在哪,由你自己而定
下一篇:你付出越多,朋友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