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幸福不如經營幸福
近幾年,幸福感、幸福指數成為熱門詞匯,若在網上搜索“幸福指數”、“幸福測試”、“幸福指數調查問卷”、“幸福城市”等有關幸福的詞,可謂眼花繚亂。但我們如何評估自己擁有的幸福呢?我們是否具備創造幸福的能力與挖掘幸福潛能的智慧呢?人們在“眾里尋他千百度的時候”,往往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即,雖然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追求幸福,同時更要經營幸福更便捷。
經營幸福是一種追求幸福最直接的手段,經營幸福不是刻意追求別人眼中的成功。有些人對幸福夢寐以求,有些人對幸福求之不得,其實人人都有心中的幸福夢想,但現實中的種種不如意,會讓人覺得自己比他人不幸福。而且即使是同一個人,幸福也是因事因地因需而異。比如,對于乞丐來說,腰纏萬貫是幸福;對于莘莘學子來說,金榜題名是幸福;對于功成名就者來說,簡單平和的生活是幸福;對于形單影只者來說,擁有愛情是幸福;對于老人來說,倘能再風華正茂是幸福;對于耕耘者來說,五谷豐登是幸福……所以幸福的心態因人而異,無法用語言描述。
那么,衡量人生幸福的最高標準是什么呢?千人千面,幸福的含義人人不同,但人人的幸福沒有高低優劣,只要用心經營生活的每一天,幸福的時刻就不會少見。
清泉不會因為風雨而永遠渾濁,綠洲不會因為寂寞而變成沙漠!世界上再沒有什么比好好地經營手中的幸福更讓人享受的了!如果你暫時還尋不到理想中幸福的蹤影,那就好好經營你現在的幸福。
有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行走在沙漠里的人,已行進多日,在他們口渴難忍的時候,迎面碰見了一個趕駱駝的老人,老人在沙漠里已走了很長一段時間,自備的水所剩不多。盡管如此,慈善的老人還是從自己的救命水中勻了兩個半杯給了他們。
兩個人面對同樣的半杯水,一個抱怨水太少,不足以化解饑渴,便賭氣似的把半杯水潑掉了;另一個也知道這半杯水不能完全消饑解渴,但他懂得這半杯水的珍貴,知曉這半杯水的情誼,他擁有一份發自內心的感恩,并且懷著這份感恩的心情,有滋有味地喝下了這半杯水。結果可想而知,前者因為拒絕那半杯水而死在了沙漠之中;后者因為喝了那半杯水,終于走出了死亡的沙漠。
上面故事中的半杯救命之水就好比我們的幸福,即使我們得到的只是一小點兒,也不要抱怨沒有得到更多,而要好好珍惜,千萬不能貪婪,否則,就會像沙漠中那個貪心的人一樣結局可悲。
還有個寓言故事也能說明好好經營幸福的實在性:
有一只挑食的小羊不滿意主人給它的食物,總覺得農場主人虧待了它,于是它決定要自行找東西吃。它遇見兩只雞正愉快地吃著谷粒,便上前嘗了一口,卻馬上吐出來:“好難吃!”后來,他看到一只貓正喝牛奶,一只狗正啃著骨頭,可那些食物它并不愛吃。它只好饑腸轆轆地回到羊圈,才發現那些為它所預備的草料是最美味的食物。
別以為幸福必在遠方,別以為幸福太遠夠不著,其實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一樣可以使我們幸福快樂,甚至我們可以把“不幸”變成“幸福”,因為這取決于我們是否用心地好好品味與經營生活。
幸福快樂與否,不在于目的是否達到,而在于經營幸福的過程。如果你在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的時候,偶爾停下來,享受一下生活的樂趣,體味一下內在的幸福,你就會感激生活。很多時候,人們感到生活不幸福,大多是由人們自己的態度不正確產生的。如果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懷有不適當的欲望和追求,無論如何,都會覺得不幸福。
衡量人生幸福的最高標準是什么呢?“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是幸福;“漠上草驚風,夜蟲盡哀鳴”的恬淡是幸福;一杯水、愛人常伴你的左右是幸福……
曾經有個落魄的青年請求別人幫他介紹一份工作。“你會說外語嗎?”“不會。”他搖搖頭。
“懂法律嗎?”他又搖頭。
“會計算機嗎?”
對方一直提問,青年一再搖頭,而且越來越受打擊,他忽然覺得自己是多么不幸啊:自己干什么都不行,這份工作是沒戲了。介紹人最后也很失望,但還是答應先幫他找找看。然而,就在青年給他寫下姓名、地址和聯系方式轉身要走時,他卻眼前一亮,急忙把青年拉住高興地說:“年輕人,你的字寫得這么漂亮,這就是你的優點啊!你怎么不懂得利用它呢?”從那人肯定的眼神里,青年似乎看到了希望,他的自豪和充滿活力的心情也頓時迸發出來。
沒多久,青年果然找到了一份文書的工作,并且經過不斷努力,尤其是在自己的書寫優勢上下功夫深造,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專門為客戶量身打造企業標識和設計包裝形象,他的公司雖然不大,可看著自己設計的字體、文案的風格讓客戶滿意,他充滿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生活中有無窮無盡的幸福等待我們去發現,但我們中的絕大部分人由于不珍惜現在及已擁有的幸福,沒能發現自己創造幸福的能力而浪費了很多享受幸福的機會,于是覺得自己不幸福或幸福無望。其實真正的幸福不是來源于外界,而是來源于我們的內心感受和是否珍惜已擁有的幸福。有人說,去到他人那里尋求快樂,不如從自身努力,依靠“貴人”得到幸福,不如自己奮斗,所以,人要培養能讓自己產生幸福和快樂的優勢,好好珍惜自己已有的東西。
有一個傳說:在一片森林里隱藏著一只能為人帶來幸福的青鳥,有好多人傾其所有去尋找它。而那密林里的青鳥總是時隱時現著。一天,一個筋疲力盡的男人終于在一條溪邊捕獲了它,然后心滿意足地進入了夢鄉,不想醒來后那只鳥居然變換了顏色,成了一只普通的鳥,于是那人摔鳥而離開。
其實幸福就是這樣,你以為青鳥是那么絢麗斑斕,也許你盲目追求甚至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和精力,可到頭來卻發現它與普普通通的鳥沒什么兩樣。這種情況其實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
幸福就是一只普通的鳥,它會時時刻刻在生活中盤旋,降臨在每一個人的身邊,只要你對它充滿愛意,不置若罔聞、不視而不見,它就會順從地待在你的身邊,不會離去。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幸福有著獨特的見解:
有一天,幾位學生慫恿蘇格拉底去熱鬧的集市逛一逛。他們七嘴八舌地說:“集市里的東西可多了,有很多好聽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數不清的新鮮玩意兒,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東西應有盡有。您如果去了,一定會滿載而歸!”
蘇格拉底想了想,同意了學生的建議,決定去看一看。第二天,蘇格拉底一進課堂,學生們立刻圍了上來,熱情地請他講一講集市之行的收獲。蘇格拉底看著大家,停頓了一下說:“此行我的確有一個很大的收獲,就是發現這個世界上原來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東西。”隨后,蘇格拉底說了這樣的話:“當我們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時候,幸福的生活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不要總是懷疑春色在他人家,自己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把一切都看得很淡,只專注于自己的幸福,并且把這種方式滲透到生命中的每一天,變成自己的人生態度與處世方式,不盲從,不盲目,這樣追求才能為自己收獲所需,而幸福也才會長久地駐足于你的心中。
上一篇:學會給予,要做有愛的人
下一篇:尋找生命的意義